返回

我家长姐无所不能

关灯
护眼
我家长姐无所不能 第230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齐迎来了立国之后的第二次春闱。

自觉影响力已经不需要继续变大的李璟婉拒了谢渊让他主考的要求,他表示,自己近期想要帮着叶安澜研究一下怎么才能让靠海的渔民过上好子。

如今,修路建房用的水泥已经有匠研究出来了。

水泥叶安澜了解不多,绞尽脑汁也只是回忆起了现代常用的几种原材料。

工艺什么的,她知道的那点儿连皮毛都不能算,所以她只是提供了一个大概思路给那些受她雇用的匠

然而就算如此,心灵手巧的古代匠也还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试验,给她做出了适合用来修路建房的水泥。

还有火器的研究与制作,叶安澜也是只能提供一个大概思路,具体的技术她不说一窍不通也差不多了。

把自己知道的灌输给工匠之后,她就心安理得做起了甩手掌柜。

这两样全都不必她心,叶安澜暂时又没有足够的银钱建码、造海船,于是她就把目光投向了沿海渔民。

渔民守着大海这样的巨大宝库,但却因为通不便、见识有限等缘故,打捞上来的很多海产品都只能白白费掉。

为了能让渔民子好过一些,好叭,同时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腹之欲,叶安澜打算把现代某些处理海货的方法拿出来,让沿海的渔民抄袭一下。

为了做这件事,她打算抽时间跑一趟沿海各州各县,李璟和叶安澜新婚燕尔,哪里舍得让妻子只身出门。

他跟谢渊好说歹说,期间还答应了对方不少条件,最终才总算从谢渊那里换到了两个月假期。

得知这个消息的叶金奎顿时也想出门了,不过他不是想去海边,做个碍眼的老丈,他是想去自己老家,找找之前的那些朋友。

当初他们一家离开村子,愿意跟着的就只有苏小禾母,其他和叶家处得好的家,则全都各自去了别的地方投亲靠友。

这年通不便,再加上大齐建国之前,这片土地上的又一直受战之苦,一旦分开了,亲戚也好,朋友也罢,再想见面无一不是千难万难。

好不容易现在大齐渐渐进逐步恢复民生经济的稳步发展阶段,叶金奎也想学着李璟和叶安澜,出京走走看看。

然而他的这个想法都还没来得及跟叶安澜等商量,李氏就无地否决了他的出京幻想。

她把自家长孙塞给叶金奎,“你儿子天天都快长在军营了,你孙子你不负责给他启蒙吗?”

叶金奎:......

对上孙子无辜的小表、澄澈的黑眼睛,叶金奎连一个回合都没抵抗住,就脆利落的直接败下阵了。

李氏见好就收,“虽然你不能离京,但管事、长随、侍卫什么的,你倒是可以派出一些,让他们帮着回老家打听打听。”

不仅是叶金奎念着他那些朋友的好,李氏也很感激当初自己家里最困难时,对方对他们一家的慷慨帮助。

丈夫感恩、念旧,李氏觉得这很好,而且据她所知,叶金奎的父母埋骨之处其实距离之前他们定居的地方并不远,李氏觉得,或许他们也可以先派回去修修坟。

她把自己的想法和叶金奎说了,叶金奎愣了一会儿才缓声道:“二十多年没回去,也不知叶家的坟地是不是还好好的在那里。”

他是在爹娘身故之后离开的老家,自那之后就一直没有再回去过。

一开始他是害怕叶安澜的生父派在他老家守株待兔,后来则是受困于世,想回也回不了。

这么多年都只是给牌位烧纸、上香、供奉祭品,他都快把老家的坟茔给忘到九霄云外了。

李氏拍拍他右边手臂,“先让回去看看吧,等得了确切消息,你再想想是回去重新修坟,还是把坟茔全都迁到京郊。”

叶金奎点点,“我这就去安排。”

李氏正要点,忽然想起当初苏小禾母也是跟着他们一家从村子离开的,还有郑丰收,他出生、长大的村子也在那一片。

她提醒叶金奎,“你打发个去问问丰收,看他要不要也派点回去一趟。还有小禾她们母,我也会派个过去知会一声。”

叶金奎点点,“我知道了。”

把长孙给李氏,叶金奎去了前院选

李氏目送他离开,然后又喊了身边的婆子进来,让她派去给苏小禾母传话。

苏小禾母接到消息,没有再让来回传信,而是直接结伴来了李氏这边。

她们虽然对老家的亲戚没啥好感,但对苏小禾的爹和祖父母却还是十分怀念的。

现在叶金奎要派回去,她们也想跟着派点下回去修整苏小禾祖父母和父亲的坟。

至于后续要不要迁坟,苏小禾表示,她们母也需要再考虑考虑。

同样收到了叶府传话的郑丰收就比他们脆多了,他表示,他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