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真如林隐素所说,能让知秋成为谢家同辈中最出色之,那么于他而言,无异于翻身之仗。
能一气扳回他这些年在堂兄弟那里受的憋屈,对他来说,这比培养
儿本身还要有吸引力得多。
林隐素端详着谢老爷面上细微的变化。
她看到谢老爷面有斟酌,便知道他已被自己说动。
林隐素趁热打铁,继续说:“此事的关键,除了大小姐本身的能力以外,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即是‘他的认可’。
“大小姐生活在闺中,光是家中父母先生知道她聪颖过,并无大用。
“大小姐作为晚辈,若是在整个谢家没有话语权,任她再怎么聪慧,最多从其他谢家长辈中得一句居高临下的夸赞,不会认真将她这个小姑娘当回事。
“但是,若是都知晓大小姐聪慧,
都认可大小姐才华罕见,今后每当提起谢家,世
第一个便想起大小姐的名字,让其他
的名气难以与她相较……那又如何呢?”
谢老爷心中一动,转过弯来。
在谢家的范围内,他们自己议论谁第一谁第二,那都是自己排的,没什么意思。
唯有外面的都如此认为,那才是公认的。
若是都承认谢知秋乃是第一,那么他那些兄弟即使不服气,又能如何?
谢老爷有所意动,道:“你的意思是,想办法给知秋推一个才的名声?”
林隐素颔首:“世对
子的期望不高,正因如此,
子中若是出了格外出类拔萃之
,会引得世
惊,即使不在官场纵横,也可以获得与男子比肩的名望。”
谢老爷以手点桌,斟酌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踌躇地说:“可此事本该自然而为,强行为之,只怕不好。况且子本该待在闺中,若想要他
承认她的能力,难免要刻意地时常抛
露面,这不合适吧?”
“不必如此。”
林隐素显然早有考量。
她道:“强行为之,当然不好。但大小姐本有真才实学,何畏之有?我们只需要推波助澜,为之保驾护航即可。
“况且,各有想法、各有心思,文
更有互轻之心,要让
喜欢、
认同,本就是极难之事。老爷可有想过,这世上其实还有更简单的方式,能让一个
的才华与名声,成为公认的?”
谢老爷苦思冥想,却并未领会。
林隐素揭晓答案:“——不必承认,只需有权威承认即可。”
“——!”
谢老爷眼一动,恍然大悟。
林隐素微定,终于揭开她此行的来意:“老爷应当也听说过,甄奕这个
的名字?”
谢老爷身躯一震,竟下意识地正襟危坐,道:“甄老之名,如雷贯耳,望麟自然听过。”
甄奕,乃是如今梁城……不,放眼整个方国,也是赫赫有名的学者。
他不但著作等身,且襟怀坦、光明磊落,一度官至礼部尚书,又不留恋权势,急流勇退而辞官,改以教书育
为业,连先帝都对他称赞有加,在现今读书
中有极高的声望,甚至被称为“活着的圣贤”。
倒不如说,林隐素这个长居后院教导眷的
德先生,在这个时候会提及甄奕之名,反而更让谢老爷吃惊。
林隐素见谢老爷知道,便不费舌多说,只道:“我父亲仙逝之前,乃太学五经博士,一生育
,桃李满天下。
“甄奕当年在太学读书时,曾是我父亲的得意门生,师徒二感
甚好。那时,他常来我家拜访,也愿称我一句‘小师妹’。
“前几年,他告老还乡之后,仍不太闲得下来,故受昔友
之邀,赴白原书院任教。这既是他本
有意传道受业,亦是打发闲暇时光。
“他妻子颇善棋术,亦是梁城中有名的贤。
“不如让大小姐借想学棋术之名,同拜他们夫妻二为师。如此一来,既顺理成章有名师弟子之名声,又可以此为名目,让大小姐每年赴白原书院学习九个月。
“大小姐身为子,虽难以与同龄男子同室学习,但身为先生弟子,势必可以广览书院之藏书,亦有机会向诸多名师求教。若是时机合适……我想允许她隔墙旁听,也未必完全没有可能。
“甄奕其,一向敬重老身之父。老身丧父丧夫之时,他也曾顾念早年我父亲的恩
,多次让他夫
私下接济于我。
“我想,若是我以昔小师妹之名义,斗胆向他引荐大小姐,他应当会考虑一二。
“接下来,以大小姐之天赋,甄师兄他见了,想来会愿意收下这个弟子。”
*
得到谢老爷的首肯后,次,林隐素当即一封书信送去白原书院。
没多久,回信送到,林隐素便专程领着谢小姐,去见了多年未见的甄师兄夫。
谢小姐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