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做,一怔,问:“你这是什么?”
“微臣先前在垂拱殿失言,冒犯了太后娘娘,甘愿受罚。请太后给臣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让臣为太后娘娘效命!”
谢知秋额触地,毫不犹豫地道。
“太后先前说臣手腕稚,臣自?当反省。若臣有还有什么不得力的地方?,求娘娘教臣,臣定当殚
竭虑,痛改前非。”
第一百七十章
这一年?, 国子监的杏花开得甚好?,一簇簇一串串地挂在枝上,风一吹, 便如雪飞轻旋而落。
在春末暖风中?, 一个年?轻子身着紫色公?服,行走于落花下?。
忽然, 一朵完整的杏花打着圈从树梢落下?, 正好?落在谢知秋眼前。
谢知秋抬手, 用?手接住。
同一时刻,恰巧有两?名国子监生从道路另一边走来,他们远远瞧见在路上走的紫衣子, 皆是步调一停。
下?一刻, 他们未同谢知秋打招呼,而是忙不迭地往后退,互相推搡着换了条路走, 像在躲鬼怪一般。
谢知秋虽低着,但眼角余光却看见了全程,她并未往心里去, 习以为常。
她上任国子监祭酒一职,已半月有余。
国子监是方朝的最高学府。
天下?学子寒窗苦读,不过为了有朝一?能在朝中?谋个一官半职、出
地, 但是国子监里的学生,不必经过科举就能做官, 参不参加科考全凭兴致, 可谓更稳妥的道路。
正因如此?, 国子监学的名额素来有限,理论上来说只有官员的孩子才能
学, 父亲的官职最低也要是七品,由于名额只有七十?
,竞争极为激烈,甚至会有八品及以下?官员的孩子为了
学谎报家?世,屡禁不止。
而另一方面,国子监学竞争极大,但进了国子监以后,中?高层官员的儿子往往只是挂名,并不会真来听课,而他们纵然不来,国子监的先生又能耐他们如何?是以,国子监中?学生更少,往往只能见到一些家?境相对不显的官员后代和假冒身份混进来蹭课的学生。像以前的萧寻光那样,因为与家?中?不睦、一天到晚住在国子监不走的,倒像是特殊
况。
谢知秋这个国子监祭酒一职,相当于国子监这所书?院的山长,是管理国子监的最高职位。
因为管理着整个国家?重要的才储备之所,学生中?有不少
都出自达官显贵之家?,这其实是一个
脉广博、地位相当崇高的官职,大多由德高望重的老?者出任。而历史上有不少官至宰相之
,都是经由国子监祭酒这条路上去的。
谢知秋从参知政事退到国子监祭酒,看上去只是退了一小步,她身为子还能担任如此?重要之职,已经是极为抬举她,而且谢知秋素有学识,让她传道受业,好?像也
有道理。
然而,实际况却并非如此?。
由于男混淆不符合礼制,学校更是应当尊礼守德的学习之地,谢知秋并不被允许
涉与男
监生有关?的任何事务,与其他国子监官员也隔开了一个体?系。于是,本应由国子监祭酒承担的职责,现在几乎全部转移到了司业身上,谢知秋被单独分了一个书?斋,远离
群,美其名曰尽可能避免她接触男
,保全她的名声?。
国子监学生绝大多数是十?四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的年?轻男子,这个年?纪已经懂得守礼了,又是官家?子弟,他们大多都知道要是在书?院里和异祭酒关?系太亲近,指不定会有不好?的传闻,那绝对会影响自己?在国子监的考评,影响仕途。
是以,这段?子国子监里的学生一看到出来散步的谢知秋,就会像刚才那样退避三舍,生怕与她有所牵扯。甚至于有个别学生尽可能缩在书?斋里不外出,或者索
回家?罢了课,以断绝与谢知秋接触的可能
。
谢知秋现在明面上唯一的工作,就是她以萧寻初的身份推行新政时,曾经提倡设立与工科有关?的义学。
国子监属于教育体?系,虽然达官显贵之子肯定是不会来学工学这类技巧的,但皇上推到这个位置上,给的理由就是“便于自上而下?推动工技义学”。
至于官方学府惯来不收弟子,而谢知秋又不允许
涉异
学生这个矛盾怎么解决,皇上没说,朝廷也没提,左右“工科义学”一项在新政改革里本就属于皇上没什么兴趣的部分,进度慢也没关?系,就这样先搁着。
谢知秋以前是可以出政事堂、手握大权的参知政事,而现在被隔离在国子监这个独立体?系,既无实事可
,又无法接触学生、培养
脉,很难说这不是将她当作装饰品的意思。
谢知秋仿佛能听到朝廷在告诉她:“官职你拿到了,荣誉你也拿到了,现在可以了吧?国子监月俸也不少,你还是千古以来一个
祭酒,这下?能不能不要再闹事了?”
谢知秋转着手中?的杏花。
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