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当捕快那些年

关灯
护眼
我当捕快那些年 第427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被拦住,被打冷宫,宋金刚慕长乐贵妃,怒发冲冠为红颜,一怒之下,独闯皇宫,带走小皇子,血溅三千里,杀出重围。这是典型三幕剧的前半部分,如果按民间话本,接下来就是小皇子年少长大,杀皇宫,替母报仇的后半部分。很热血,很狗血,很能激起读者的共之心,大结局也是爽快淋漓。

可是真相呢?

赵行翻开了卷宗。

卷宗很厚,足足有数十页,卷宗是锦衣卫所写,开宗明义,介绍了栖凤阁案件始末,后面则是锦衣卫的调查走访以及搜集到的各种证据等等。一个涉及到皇宫秘闻的机密,在尘封多年后,终于揭开了幕纱。

景元三年,三月十五,长乐贵妃诞子,四月十五,满月,帝设宴栖凤阁,进行赐名仪式,席间长乐贵妃向皇帝进酒,不小心洒落,为栖凤阁中养的一只猫舔食,猫当场毙,皇帝躲过一劫,震怒,将长乐贵妃母子打了冷宫。六扇门总捕宋金刚也在场,见状据理力争,被免去官职,抓了诏狱之中。

这是起始。

皇帝认为,这一场刺杀,是有预谋的行动,命令锦衣卫薛应雄彻查此事,整个后宫作一团,最后查到了尚食监一个叫添喜的太监上,锦衣卫还未开始调查,添喜畏罪服毒自杀,整个案子成了悬案。

一个小太监,想要毒杀皇帝,这个结论皇帝自然不满意,于是命令锦衣卫挖,一定要找出幕后主使之,查来查去,最后还是落在了长乐贵妃身上,因为当时宫中流传一个传言,皇帝想要杀小皇子以修长生,长乐贵妃为保儿子,意图鸩杀皇帝,皇帝一怒之下,撤去了冷宫的供应,长乐贵妃生产后落了病根,在冷宫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又有婴儿待哺,靠宫的投食生存,三月之后,长乐贵妃病重而逝。

诏狱中的宋金刚,遭到了酷刑审讯,始终不肯开,每向皇帝上书,坚信长乐贵妃不会害皇帝,可是每次投书石沉大海,最终等来了长乐贵妃的死讯,宋金刚大怒,以牙咬断牛筋,用鱼刺解开脚镣,屠杀诏狱看守,抢刀夜闯皇宫,夺走了小皇子,从而造成了京都流血之变。

这一夜,诏狱死三十余,禁军和大内侍卫死两百余,三千禁军、五城兵马司满城追杀,却被他从容溜走。皇帝认为,宋金刚之所以能闯皇宫,逃脱,禁军和内廷中有内应,于是皇宫中开始一场史无前例的肃清行动,而皇帝也因此事,搬离了皇宫,住到了西苑之中。

之后便是这些年来,锦衣卫暗中调查宋金刚下落的记录,一直记录到了景元十五年。

用了一炷香功夫,赵行才将卷宗粗略的看了一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以浓墨涂黑,而且还有几页,被撕掉了。

他抬看范小刀,刚好也迎来他询问的目光,“你以为如何?”

赵行分析道:“有三个疑点。第一,毒酒是谁指使的?那尚衣监的添喜,很明显是背锅之,可是锦衣卫后续并没有跟进;第二,卷宗记载,长乐贵妃在怀你之时,便染上了疾病,她出身名门,武功又高,怎么会染疾?你体内的寒毒,又是谁所下?第三,长乐贵妃身死,反应最大的肯定是你一副宋金刚,是谁通风报信,告诉了宋金刚?”

卷宗之上,虽然算不上漏百出,但却是残缺不全,很多关键证据,理由,都经不起推断。

这也正是范小刀心中生疑的理由,三年前,宋金刚京,遭到京中高手伏击,逃到秘道之中,将卷宗留下,自己则负伤逃出,回到黑风寨后,不久便“含恨而逝”,实则假死脱身,暗中调查此事。

他思索再三,没有把那封信给赵行。

圣典已结束,登闻司那边传来了消息,太平道观在太子朱延的率领下已经查封,现给了机营,对一应众进行审讯,一时片刻,还不会有什么结果。范小刀问,“箭手的事,可有消息?”

赵行道:“箭手是从天坛外的观礼台突施冷箭,据说有个男孩看到箭手,手持一把怪异的铁弓,偷袭之后,没有拖泥带水,在众没有反应过来之前,立即遁形,现在机营的正在满城搜捕此。”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