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老王家祖坟绝对是冒青烟了,这可是大学生。”
王青青听到这里,心下激动。眼睛不自觉泛起了笑意。
他三叔可算是如愿了,虽然不知道到底是哪所学校,不过有大学上就不错了。
眼看着她们老王家三个房,大伯家两个哥哥都考上大学了,前途肯定差不了。
她们二房一直以来就是领羊,更不说了。
这三房一直都是那个走不动的,他们这些亲也是揪心。
这下好了,三叔大学毕业最差也能混个铁饭碗。
王青青越想越开心。
她这会儿已经无心工作了,本来走在大队长的后面,这时候一溜烟朝着群中央跑去。
扒开聚集的众,果不其然在里面发现了侃侃而谈的王三叔和旁边笑个不停的爷爷
。
看到王青青过来,王笑眯着眼睛,“青青快过来,你三叔的录取通知书到了。”
王青青走过去就看到王爷爷手上拿着的已经打开的信封。
王爷爷看她过来了,忍着激动,颤抖着手把录取通知书递给王青青,“乖孙儿,帮爷爷念一念这上面写的啥?唉,爷爷老了,这眼睛不中用了。”
王青青收下了爷爷的凡尔赛,乖乖的接过去,先一目十行的浏览了一遍,之后才读起来。
“祝贺王建军同志录取为我校大一新生……请务必在xx月xx前办理
学手续。安华市会计学院校办。”
王三叔自己已经读了好几遍了,这会儿听自家侄儿再读出来,还是笑的见牙不见眼。
旁边的众知道他被录取了,但是王青青读的时候还是很给面子欢呼着,这么大的喜事儿,听多少遍都不厌烦呢!
他们恨不得把自家家孩子都叫过来,狠狠地沾沾喜气。
这吊儿郎当的王老三都能考上大学,他们家孩子聪明伶俐,肯定也能考上。
这时候围观的村民自信膨胀。
王青青也没点他们,村民们对教育重视起来,也是好事儿一桩。
有了考大学,进城捧铁饭碗在前面吊着,最起码很多孩儿有机会读下去,而不是早早就辍学嫁
,一辈子围着锅台打转。
想到这里,王青青倒是考虑成立一个教育基金,专门用来支助成绩优秀的孩子们。
不过,这事儿得考虑全面了,王青青决定回去以后找老妈陈美华这个联主席取取经。
今天的老王家那可真是喜气洋洋,加上王青青总共五个考生,都考上了大学,虽然王三叔只是一个专科,那也是值得全家庆祝的。
王爷爷和王决定弄个庆祝宴席,别
家只考上一个都举办宴席,他们老王家可是一次
考了五个,整个公社加上知青,也就考上十二个,差不多占了一半。
这不办一办,说不过去。
王爸爸也点了,这事儿不违反原则,庆祝一下也可以。
看二娃子点了,王爷爷王
松了一
气,开心的不行。
王建设一直都是他们家实际的话事,众
知道他当官压力大,都不想给他填麻烦,平时能低调尽量低调。
哪怕是王三叔这样的二流子,平时也只是偷偷懒,做条自由自在的咸鱼,从来没有偷摸狗,给自家二哥添麻烦。
既然决定了办宴席,家就行动起来了。
王青青被分派了写请柬的活儿。
虽然一个村里的说一声就行,不用请柬。但是,这次会请教过王三叔和两个堂哥的老师,还有和王爸爸好的同事。
另外,王青青也有些要请。
第20章 准备工作
原主虽然被家里娇惯的单纯了些,但也是有些才艺在身上的。
不过,这也得益于王妈妈在这些方面要求严格。
王妈妈出身旧式大家族,从小学习琴棋书画。
虽然没学几年就赶上了打仗,跟家失散,但这底子还在。
王妈妈不认可旧社会束缚子的那一套,不过还是认为
孩儿多才多艺挺好的。
平时可以陶冶,消磨时光。要是生活窘迫之时,还能以此为生,养活自己。
原主从小就跟着王妈妈学习书法,弹钢琴……
只是后来运动来了以后,学习钢琴太高调了,就没再继续。
书法倒是不碍事,关起门来在家里练字,别也不会知道,也就坚持了下来。
而刚好,王青青在现代的时候,社会热心士给孤儿院捐了一些文艺工具。
王青青就选了成本最低的毛笔字开始练习,再加上每次练字她内心都很安宁,慢慢的就坚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