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将军的读书郎

关灯
护眼
第4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必须他这个当事,带着户籍去衙门才能办理。

古代的这种“不动产”,只有田契,地契和房契,以及下们的卖身契。

田契就是田地的契约书;地契就是地方的契约书,例如买下来的山啊,矿场之类的,都是地契,就是地方归属某个的契约书。

房契则是盖好了房子之后,或者有古代的那种平面图,效果图附着。

这三类契约书,必须是持有或者持有的继承者才有资格买卖,官府也有备案。

并不是谁拿着都能买卖的,不过也有一类契约,是不经过官府备案的那种。

经过官府备案的,上有官府的朱红打印,也叫“红契”。

而没有经过官府备案的,契约上没有官府朱红大印,只有买卖双方的签字盖章,叫“白契”,可以不经过官府进行易,也就是谁拿了估计就是归谁了。

经过官府是要钱的,而且不少。

但是经过官府有保障啊,起码朝廷承认,这是你的财产。

而白契没有这种保障,但是可以不通过官府,不用钱。

同时,白契也是一种隐藏财产的手段,有些家在官府登记的财产是过了明路的,有多少钱,县衙里的都知道。

这古代也是分上中下户籍的,上等户籍那就是乡绅家,家里有田有地有铺子财产,遇到什么事,都会找上门来。

所以古代讲究的是财不露白。

很多白契就是这样产生的,有那明明是中等户,缴纳的也是中等户的赋税,实际上财产足够上等户的规格了。

越是大户家,越是缴纳的赋税多一些,谁让你有钱呢!

贫民百姓,穷鬼一个,就算是敲骨吸髓,能搂上来多少钱?

藏富才是这里的想法,如果想要将白契改成红契,那么就要缴纳一笔钱,还得有衙门里的门路。

普通百姓尚且如此,温润可是个秀才,又是廪生,秀才里的优秀生,他的一切财产,都涉及到减免赋税和徭役方面,故而更不可能给出白契。

他的一切财产,都得是红契!

第7章 去县城

“你在娘家那边还有产业?”这话说完,张大爷跟杨大叔都有些吃惊。

“有。”温润低眉一笑:“还不少。”

根据他的记忆,原主在老家那里还有起码五十亩地以及温家老宅一栋,钱财估计都没了,但是这两样不动产,起码价值二百两银子。

还得说是最少的!

他不打算留着了。

反正他也不会回去祭祖,也不会回去扫墓,温家那里有祖宅,有祠堂,原主其父母祖父母的坟茔不怕没照顾。

在他“被”嫁出去的时候,温家庄几乎没给他说话,无非是看他一个势单力薄,又不擅际。

老族长家的三儿子惦记他家的宅院。

温家庄村长家惦记的是他家的那五十亩地。

因为他是廪生,普通的秀才有二十亩地的免赋税,他是廪生,有五十亩地免赋税和徭役的名额。

但是他们不想一想,这一切的基础是温润,他还在家。

才有这个待遇,他不在温家庄了,他们收了那五十亩地,有啥用?

他才是那栋房子,那五十亩地的主

要不怎么说,蠢起来,真的是没得救。

原主是生生把自己憋屈死的,温润可不是那种吃亏的

幸好原主还有点心眼儿,将房契和地契夹在了自己的那些书本里,因为原主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不过原主新欢临摹,在古代,临摹画本有点造假的嫌疑,故而原主不说,他擅长临摹,只是偷偷地玩耍,自行其乐,甚至还临摹了自己的房契和地契,被原主的小叔着急的时候给当了真的……倒是意外的留下了房契和地契。

而且温润觉得吧,不想要是不想要的,但是绝对不会便宜了旁去。

“那就去,明天就去。”张大爷有些激动的道:“听说你要在这里落地生根,我很高兴,明儿带你去见里长,再去县衙报备。”

“那就多谢张大爷了。”温润又拱了拱手,他越是温文尔雅,越得张大爷的看重。

张大娘给他们倒了蜂蜜水来喝,温润也从张大爷这里打听到了,他们家那二十亩地,在他那没见过面的契兄弟走之前,已经种了下去,但是看着他们家弱的弱,小的小,根本不可能种下之后去铲地,去秋收,故而临走的时候,契兄弟跟张大爷说好了,二十亩地给他们家种,这第一年秋收之后,给老王家二百斤粮食就行了。

地里种的是比较好养活的小麦。

还有两亩荒地,种的是苞米,夹杂的豆子。

“可以。”温润点:“今年就先这样吧。”

也就是说,明年他有别的打算,三个孩子不吭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