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哈哈的烤着一些东西。
温润喝着菊花茶,让几个孩子,一背一首,关于中秋的诗。
“风吹玉露洗银河,爽气平分桂影高……。”这是王珏背诵的《中秋月二首·其一》
“圆魄上寒空……。”这是王瑾背诵的《中秋月二首·其二》
都是唐朝诗李峤的诗句,只不过王珏背诵的是比较多的七言诗,王瑾背诵的是五言。
王玫小姑娘只是跟温润说了一声“哥夫,中秋快乐”,温润就高兴了,特意给她买了一个玉石雕刻的小兔子,只有小姑娘掌大,送给她礼物,小姑娘高兴得摸着小兔子,很喜欢。
倒是陈旭,念了一首李太白的《静夜思》,虽然有点文不对题,但是他喜欢,温润也不跟他计较这个,也给了他一个小红包。
小少年高兴地笑了,越发俊俏的他,看起来真的很出色。
温润喝着茶,吃着水果,闻着烧烤的味道:“那边什么东西熟了?”
“烤蘑菇,烤羊串儿,还有烤鱼都好了。”
“哦,拿一些烤蘑菇给我们。”温润觉得烤蘑菇能好一些,一群小孩子这么晚别搞那么多油腻的东西,所以他没想要烤串。
可惜,有惦记上了啊!
“再给来点烤串!”王珏在一边喊了一嗓子:“羊
串啊!”
“这么点吃什么羊串?吃猪
的吧。”温润立刻就改了
,他们家猪
串用的是梅花
,
啊。
“好吧。”只要是就行,他们不挑剔。
吃了点烧烤,菜多少,不过有点河鲜,烤的河蚌很好吃。
第二天温润就给来上学的孩子们布置了一下功课,然后去了县城。
到了老许家之后,许攸在跟他用茶的时候告诉他:“已经按照你的想法,让去做了,你看还有什么要说的?”
“没有了,你能办好,我呢,准备一下,那位听说是个才华横溢的官员,我可得好好的准备一二。”温润乐了。
他需要养蓄锐,来应付即将到来的风雨。
很快,时间就到了八月十八。
温润一大早就起来,洗漱之后,吃了一点东西,许夫特意派
给他熬了一盅参汤,派了她身边的婆子送来,那婆子是许夫
的
母:“夫
说,要提起
,故而煮了一盅参汤给您提提。”
“好,请转告一下,多谢许伯母。”温润一气就给
了,跟喝酒似的,喝完放下那盏小碗,就去换了衣服,然后上了马车走了。
很是脆利落,让那婆子目瞪
呆之余,心里也不禁佩服,回
跟许夫
道:“这才是做大事的才子呢,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他那是有事必须要走,跟我一个
道
家打什么连连?”许夫
笑着道:“我儿与他
谊
厚,这可是一个福缘。”
“是,夫说的是,大少爷就是运气好。”婆子也笑着道:“将来也考个举
回来,再去京都会试,考个状元什么的,那就阿弥陀佛啦!”
“状元哪儿那么容易考?”把许夫逗乐了。
不过心里还是很期盼,儿子能一路考上去。
温润上车直接去了城门,那里已经很早就有
在等着了。
城门五里地之外的一个无名山丘上,原来是个类似“迎客亭”、“送客亭”之类的地方,是个已经很久了的
亭,年久失修,还有点漏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