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一趟,给您送去,说是难得的好东西。”
“嗯嗯!”许攸抱着书箱子,跟抱着宝贝似的,也不让自己的书童拿了,直奔自己的住处。
惹得他的书童莫名其妙:“少爷,你这么喜欢四书五经的吗?咱们家何止一套啊?”
许家估计能有个十套八套的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而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分别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刊。
宋朝的时候,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
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进修的顺序排列的。
可是到了本朝的时候,后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前年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且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
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明朝的时候,除了回复宋制之外,有一些规矩也沿袭元朝,衍出“八
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出自朱注的《四书》。
《四书》不仅是儒学经典,还是每个读书的必读书。
而每个对这些内容的
理解都不同,故而全看授课的老师、以及个
的理解,甚至是某些翰林的注解,最主要的是,翰林大学士的注解,很多时候,就是关系到下一科会试的内容。
温润这么说,是给许攸一个机会。
“你不懂!”许攸回到自己的房间,洗手焚香过后,才拿出来那些书籍:“这些才是无价之宝,以咱们家的脉关系,哪怕是加上少
家的也搞不到这些,也就那几位吧。”
许攸没细说,可是他心里清楚。
这东西,温润是用不到的,他能留下这些,是为了自己。
因为温润不用去会试,可是他许攸不行,他许攸是要去京城会试的!
书童是不太明白这些东西,但是他默默地伺候自己的少爷。
许攸很快写了一封信回去,告诉父母和妻子,自己在温润这里看到了好东西,一整套现任翰林大学士亲自批注的四书五经,无价之宝!
他要在这里避暑兼读书,这几个月就不回去了,等到立秋再回去过中秋节。
本以为自己说的很清楚了,结果信是送去了,可是第二天,送信的回来了,送信的是他的长随。
长随是回来了,可不是一个回来的,他还带了俩
。
一个是他母亲身边的大丫鬟,叫香莲。
一个是他妻子身边的大丫鬟,叫睡莲。
两朵“莲花”对着他盈盈一拜,声音娇滴滴:“给爷请安。”
因为他成亲了,家里管许老爷叫老爷,管他就叫“爷”了。
等他孩子出生,就该是“少爷”啦!
把个许攸气的都说不出话来了。
温润倒是跑过来看新,他还没见过大户家的通房大丫鬟长啥样呢。
过来一看,顿时羡慕坏了。
这两位大丫鬟,长得那叫一个千娇百媚呀,身材像是熟透了的水蜜桃,凹凸有致不说,那种小心翼翼的任采集的样子,十分勾引
。
另外就是这俩大丫鬟还各自带了两个包袱过来,且两个孩子,看着许攸的眼都带着绵绵的
谊。
也是,许攸如今也是举了,又是许家的大少爷,妥妥的小金
婿一枚啊。
再说,她们俩能来,肯定是老夫跟少夫
准了的,只要伺候好了这位,再怀个一男半
的,就能在许家当个二主子了。
可是许攸却非常不高兴:“你们来什么?”
“老夫跟少夫
觉得您身边需要
伺候……。”两个
几乎是异
同声的说了自己主子的意思。
“难道王家这里还少了丫鬟不成?”许攸摆了摆手:“送回去。”
长随傻眼了,温润农民揣,看热闹。
“求您了,不要送回去,主子们会打死我们的!”两个千娇百媚的大丫鬟跪地上磕:“就伺候您端茶倒水,洗衣叠被。”
要说这香莲也就比许攸小几岁而已,算是一起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