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我还在当地收购甘蔗,也雇佣当地的一些大族给我那糖果厂打零工做活儿。”
他雇佣的还都是一些老弱孺,给的工钱不高,但在当地
看来,这绝对是在做好事儿,毕竟老弱
孺也不能做别的活儿,打零工都没
要的,而年轻力壮之辈,就能出去打鱼,或者是做点别的赚钱的活儿。
这样下来,家里的收增多,
子会好过一些。
加上他收购粮食,跟粮店的给的钱一样,却不用她们跑城里
,将粮食送上门,而是他带
拉粮食,给的钱也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更让他们开心的是,这位老板一般上门收粮食,都会带一些小东西,有老小孩儿的就送一些老酒和点心,新成亲的小夫妻俩就送两块尺
什么的。
东西不多,但是他的一份心意。
尤其是给各个大族族长的礼物,是一烤
猪,两坛老酒,两匹花布。
很是客气呢!
几年经营下来,他跟那些都熟悉了,这么一客气,谁会不给他个面子?
一样的价格,家当然卖给他了。
就这样,他在福州府以及周边地区,搜集到了三百万斤的稻米。
“叁拾万两银子,就这么花出去了。”鲁明道:“这是我能动的所有银子了。除了稻米,其他富商巨贾捐赠的银子,买了腊、晒
的海鱼等等,尤其是海鱼,自带咸味,能放很久,炖菜的话,也能当盐
用。”
可不是么,如今沿海地区晒制海鱼,都是抹满了盐
。
但是海鱼本身就自带咸味儿,一般吃的时候,会用清水泡一泡,除了要把咸鱼泡软,还要将咸鱼身上的盐
去一去,不然太咸了不好吃。
平时这是一个弊端,可是现在么,这倒是个好处了。
或许吃海鱼,连盐
的钱,都剩下了。
如今物价上涨的厉害,粮食和盐以及药材更是价格高居不下。
老百姓手里能有多少钱?秋收的时候,啥都没有收上来,如今都靠着给衙门扛活儿挣钱呢,还有衙门的赈济吃饭。
盐这种必需品,也是紧
的,更别提什么酱油醋的了。
“好,这事儿办的不错。”温润乐了:“算我一份吧,年底分红的时候,扣下这一次的开销。”
他知道,一般糖果的买卖,都是腊月的时候才结账,腊月小年之前,鲁明会给他送红利,温润也会给他一个新的糖果配方。
这几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而鲁明能在这个时候,花银子买来粮食,对永清府而言,是个非常大的事。
“好,好!”辛明大十分开心的道:“放心,鲁明老板这样的善
,真的是太让本官欣慰了。”
以前他们都对鲁明这样的富商巨贾,不会过多的往。
后来鲁明搭上了皇后娘娘那棵梧桐树,他们就更不跟他过多牵扯。
结果这水患以来,鲁明所在的鲁家,倒是跟其他家一样捐赠物品粮食。
可没想到啊,鲁明的手笔更大。
“这三百万斤粮食,留给永清府一半,剩下的,五十万斤给军中。”温润却道:“一百万斤分给受灾的几个地方,以给当地减轻压力。至于东西呢,依然如此分。”
“好,听您的。”鲁明这个捐赠,二话不说就听温润的话。
辛明大也没真的要把这三百万斤粮食留在这里,欧震大
得了一百五十万斤的粮食,已经很满意了,更是没有二话。
晚饭大家都在巡抚衙门里吃的,简单的饭菜,没有酒水。
王珺带了营中的官兵来搬运粮食,又派了保护粮船,
因为有了这么一批粮食的到来,以至于永清府的粮价终于有了回落,从五十文钱一斤,降到了三十文钱,可依然生意惨淡。
谁让官府有粮食提供给百姓们呢。
大户家都有粮仓的,足够他们吃个一年半载了。
他们也有自己的手去他处买粮食,不用吃高价粮。
加上官学那边的两个书院都放了假,回到乡里的读书很多,他们也都知道官府发放粮食,还有贴的告示上写的内容,故而永清府的粮店是第一个降价的地方。
其他东西的价格也跟着降了下来。
因为这一大批粮食的到来,王珺跟温润一直忙活到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才缓了气,在家里跟妹妹一起,过了一个节
。
说是登高望远,但是俩的确是累了,故而只在家里的最高处,也就是后花园里,一座三层高的小亭子里坐着,纳凉看景的同时,品尝菊花茶,吃菊花糕。
“哥夫今不用去参加重阳文会吗?”王玫给两个哥哥端来了她自己做的菊花糖,又问了温润一句。
第323章 真的假的啊?
以往这个节的时候,温润总是跟
去参加文会,各种邀请,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