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看,由正屋去后院的回廊上画着壁画,夏还能在这儿避暑乘凉,看书也行。
沈氏:“觉得哪里不满意,就让下们改。”
燕明荞道:“母亲,在廊下种点葡萄吧,就算不能吃,看着也好看。”
“好,要不要在葡萄架旁架个秋千,”沈氏觉得秋千架也挺好,坐着赏景看书。
燕明荞使劲点了点,“好!”
种葡萄得等开春,秋千架也得慢慢弄,燕明荞在正院多住了一个多月,等开春葡萄秧种上之后,这才择了黄道吉,准备搬院子。
三月初八,天气晴朗,燕明荞屋里的丫鬟都喜气洋洋的,只等时辰到了,就开始搬东西。
第5章 六十大寿
雪竹晴带着新来的两个丫鬟, 去清点东西记单子,记好之后便搬到荞安轩去,夫
给添置了好些东西, 有些用不到了,就得归到库房里了。
放到库房的也要记上,不光记名字,还得记摆在哪儿,后姑娘嫁
了, 这些都是要做嫁妆的, 当然, 也是怕下
手脚不
净。那么多东西, 若是不记, 丢个一两件也发现不了。
如今丫鬟多, 足足有八个, 根本不用李嬷嬷做什么, 只看着这群丫鬟忙活就好了。
今燕明荞要上课, 不过就一节, 等她回来大件东西估计已经搬好了, 比较珍贵的衣裳首饰、钱匣子……得等她回来再搬。
库房的东西攒了三年多,差不多给占满了, 不过荞安轩的库房更大,这些东西放进去后还有很大的空余呢。
宁湘带着正院的丫鬟来帮忙, 来来回回的, 沈氏站在窗前,静静看了许久。她记得当初明荞来正院的时候, 吃过晚饭, 就留下了。
那会儿屋子已经收拾好了, 什么都不缺。是李嬷嬷和两个丫鬟回去收拾了衣裳首饰,过来就一一个包袱,这不知不觉间,都有这么多东西了。
是长大了。
多是用过穿过的衣裳,这些不必扔,后看看留作念想也好。大件的摆件,差不多一两年就换一次,各种字画笔墨,有长辈给的,也有哥哥姐姐们送的。
而燕明荞这几年跟着管铺子做生意,自己手里也存下了不少银子的,沈氏轻轻叹了气,她想得很明白,
儿大了,不能总和她住在一起。
但还是舍不得,哪怕就在一座府上。
宁夏见沈氏色伤感,开道:“五姑娘一会儿回来了,看荞安轩布置得那样好,心里铁定欢喜。”
姑娘长大了,从那么小一个,连字都不识,变成如今这样,识字懂礼,能帮衬着管家理账,这便极好了,以后总归是要嫁的呀。
再看四姑娘,虽然也出落得亭亭玉立,可跟养在正院的姑娘是不一样的。
沈氏也笑了,她道:“嗯,她那边小厨房尚没开火,以后不去寿安堂吃,就来正院。不过还是留意着,她吃辣的,找一个做早食新鲜的。”
还是尽快找个厨娘,这看书饿了也有吃的备着,不然总这边送或是往大厨房跑,味道也差了不是。
燕明荞尚且不知沈氏的打算,她就想去母亲那儿,反正每就一节课了,她不用那么着急地吃饭。
陪陪母亲祖母他们多好呀。
她算过,她最多也就在燕国公府待六七年,也就能吃几千顿饭而已,吃一顿少一顿的。
下课之后,燕明荞没去荞安轩,以前看过,便不觉得多稀。
屋外丫鬟忙忙碌碌,燕明荞就坐在沈氏旁边,母俩一个看账本,一个看书,互不打扰。
等吃过中午饭,燕明荞又把书拿出来,沈氏道:“快回去睡觉吧。”
燕明荞道:“我想今中午在母亲这儿睡,等晚上我再回去。”
燕明荞抿着唇,沈氏不答应她就一直不走,沈氏拿儿没办法,留下睡了中午觉。
等到晚上,燕明荞没用催,乖乖就走了,其实,不舍归不舍,能一个出来住,有自己的院子,她心里还是有几分欢喜的。
其实长大不仅仅意味着分别,还意味着懂事,意味着她能为母亲分忧,能为母亲遮风挡雨,她长大了,可以做母亲的依靠。
这样想,长大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其实就算她不想长大,子不也要一天一天过下去吗,哪怕想闭着眼,害怕一天天黑天明,但太阳还会落下升起。
既然如此,那就多陪母亲,好好长大,为国公府出力。
姑母看着就很年轻漂亮,姑母还说少心,每
高高兴兴的,就能这样。她帮母亲分忧,有
让母亲生气,把这些
送走,这样不就行了。
燕明荞在屋里转了一圈,跟上次来没什么不同。
就是窗前多了把琴,是母亲送的。
姑娘家到年岁搬院子,不算什么大事,但宁氏和许静姝还是送了礼物过来。宁氏是这么想的,平里燕明荞孝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