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枝。
闵然也忙跟杨红兵说了一声跟着进去了。
顾竞文皱了皱眉。
赵枝咬了咬唇。
她是真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得罪了程柠,她这么排挤自己。
杨红兵倒是没想那么多,道:“我们去问问徐建国,也去换些。”
大家都一样,行李只带了有限的必须品,不可能带锅碗瓢盆,被子太大,也只带了薄薄的一条。
原先是想着到了就去当地供销社买些必须品,先将就着用着,等后面大件行李寄到了就成了。
哪里知道这地儿这么偏远,再加上大雪封上,有钱有票都没地儿买去。
三一起去寻徐建国。
徐建国是知青队长,可不会闲着,这会儿正带着男知青们在大队里锯木,做木工活。
冬天没啥农活,闲着就得挨饿。
所以大队就组织大家不是上山砍柴,打猎,就是在队里做木工活,则可以编编席子篓子这些,等天气好了,拉到公社那边卖些钱。
徐建国听几个问找老乡换被子碗盆的事,他皱了皱眉,村民都穷,你换个
编的席子框子篓子还可能找到
换,换新被子碗盆可不容易。
旁边一个大叔听到他们的对话就抬起来,笑道:“去找书记家呗,他们家晓美下个月出嫁,备了好些嫁妆,就是被子锅碗瓢盆,你们拿好东西跟她们家换,肯定成。”
这事并不新鲜。
这几年知青过来,去公社县里太远,时不时就有知青找他们换点东西。
杨红兵忙问了大叔支书家在哪,几个就一起寻过去了。
这才发现原来那大叔中的“书记家的晓美”就是先前在宿舍门
帮程柠和闵然搬东西的姑娘。
可惜三辛辛苦苦冒着大雪跑过去,一问,周晓美就眨
了一下大眼睛,笑道:“被子没有了,洗面盆洗脚盆碗也没有了,筷子倒是还有几对,要不?”
三:……
第章 反差
赵枝和顾竞文笑一下子没挂住,脸都快扭曲了。
周晓美瞅瞅他们的面色,道:“新的没有,旧的还是有一些的,要不?”
过了村就没了这个店,拿些旧东西换点好东西,值。
她说着转身就从她房里抱了一床被子出来。
补丁打补丁旧不说,还有一
积年的味儿。
那是周的老被子,周
早不用了,当然不舍得扔,本来打算找隔壁村弹棉花的重新弹了的,这有知青找来要换被子,周晓美就直接抱出来了。
赵枝和顾竞文看到那一床被子,闻着那味,直接就往后退了两步,脸上露出嫌弃的表来。
他们家庭出身条件好。
哪肯用这个?
杨红兵挠了挠,瞅了瞅外面飘得越来越大的雪,龇了龇牙,道:“换吧换吧,不过这么
旧,可换不了多少钱,我给你两块钱两尺的布票。”
周晓美咧嘴笑了出来。
这些新来的知青都是水鱼啊。
她道:“再加一斤白面票,这床被子是我的,她牙
不好,我给她换点白面吃。”
“成。”
杨红兵听说是老的还觉得不好意思,抱了被子,送布票白面票过来时还特意拿来一包红糖,说是给周
喝的。
周晓美看他这么个老好,都不好意思太占便宜了,便在屋里翻了翻,送了他些筷子碗搪瓷缸的甜
。
别小看这些东西,没有生活还是挺不方便的。
最后几算是只有杨红兵有收获的回去了。
收拾东西,熟悉环境,休息了一上午,下午几就跟着老知青们一起去了大队木场那边上工去了。
知青跟着婶子大妈们用竹篾编席子箩筐。
男知青跟着男们就在另一边或锯木
刨木板做木工活,或帮手劈着竹篾子。
徐建国带新们去木场时特意叮嘱他们,道:“你们看到了,咱们大队在大山
处,偏僻,穷,村民们自己都常常吃不饱饭,大多知青刚来时
活都不太行,但又不能不给饭吃,所以对村民们来说,咱们是分了他们的饭吃,所以一开始对咱们就有些排斥。但其实他们大多淳朴善良,只要你们好好
活,
得好,时间久了,你们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很好相处。所以你们刚来,如果他们对你们严厉或者说话不好听,不要放在心上,认真做事就行了。”
想想大队长当初得知他们几个被分到大队里时的态度和反应,程柠几秒懂。
杨红兵摩拳擦掌,道:“放心吧队长!”
他们早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砍柴,锯木,他行!
有老知青瞅他一眼,心里翻了个白眼,傻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