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有教无类四字,原出自《论语·卫灵公》,意为教书育
应当不分高低贵贱,门第出身,一视同仁。”
文德帝点
,又问,“那可有哪本圣言之语说过哥儿
子不可进书院读书?可有哪条律法如此规定?”
礼部尚书:确实没有,但哥儿
子不能去书院读书是公认的规矩。
不过,文德帝话都问到这里,要是朝中大臣还不看不出皇帝的立场,就真是白混了。
礼部尚书自然还是中庸道,“回陛下,恕臣才疏学浅,臣至今还尚未在书中见过此语,朝廷律法也未对此规定。”
果不其然,文德帝闻言便接道,
“既然圣
并没有说过哥儿
子不能进书院读书,朝廷律法也并未规定,刘钰此举有何欺君之嫌?”
欺君这个罪名到底是大还是小,其实全看皇帝计不计较而已。
皇帝计较那就是灭族流放大罪,皇帝不计较那也是毛毛雨,而很显然,文德帝现在似乎并不计较刘钰犯的事。
众大臣面面相觑,不明白文德帝为什么要护着一个不起眼的小哥儿,心里琢磨陛下是不是又想趁此搞什么事
了?
因为文德帝最近动作确实有点多。
二三皇子的势力顿时屏住呼吸不说了,暗暗戒备起来。
但那几个揪着规矩不放的迂腐老臣不怕这事
能针对到他们什么,还在那里继续叫嚣,
“陛下,此事不是哥儿
子能不能进书院读书的问题,而是此举实在有违三从四德!”
“那刘钰一个哥儿竟然和那些多书院学子同吃同住,还被
看光了身子,闹得沸沸扬扬,简直水
杨花,不知廉耻。”
“如此荒唐之事朝廷不做出表率惩罚,
后其他哥儿
子有样学样,传出去我景朝在他国面前还有何脸面?”
几个迂腐老臣非常激动。
文德帝色淡淡看着他们,但说出来的话却无比刺激,
“有违三从四德?照你们这话来说,朕景朝的朝纲秩序,是靠三从四德来治理的?朕景朝的脸面,是靠天下哥儿
子来维护的?”
“是同吃同住,又非同吃同睡,周老陈老这把年纪了,都是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之辈,怎得理解不懂。”
“如《京城第一娱乐报》所言,当年太宗等英杰征战天下之时,为了我朝基业,天下哥儿
子皆是勇敢提刀上阵,与军营士兵照样同吃同住,不分席别,这才有了现在的景朝江山。”
“你们说刘钰去书院与一群学子同吃同住是伤风败俗,这是在质疑当年太宗让哥儿
子一同上战场为我景朝江山出力之策,有所不妥吗?”
太宗乃开国给百姓带来安稳太平之帝,受百姓敬仰,谁敢置喙不妥。
几个迂腐大臣当即被这顶高帽子吓得跪倒地上高呼,“臣等不敢。”
文德帝却并未就此放过,继续道,
“这里是朝堂,说的是国家大事,你们在朝堂上跟朕扯三从四德,朕十分怀疑你们平
到底都是怎么办事的,简直主次不分!”
“刘钰此举涉及的是教书育
,是天下百姓读书明智之事,你们跟朕说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三从四德?”
“外面那些哥儿
子是个什么态度,你们眼瞎吗?这天下百姓有一半都是哥儿
子,难道这民怨只有男子生得,哥儿
子生不得?”
说到这里。
文德帝看向刚才说还要严惩乔楠的那个二皇子势力官员冷笑道,
“你说那叫乔楠的哥儿妖言惑众,恐有
国之嫌,朕看你才是想惑
朕的江山!”
那官员当即脸白腿软跪下,“陛下,臣惶恐。”
“惶恐?朕倒是看不出来你有哪里惶恐,现在所有百姓目光都聚集在《京城第一娱乐报》上,你让朕直接把
抓了,是想让朕向天下百姓表达什么?”
“表达朕是个半点意见都听不进的残
昏君,让天下百姓反了朕吗!”
这顶帽子可比置喙先皇更重。
那官员吓得整个
都趴到地上去了,连连磕
求饶,“臣不敢,臣不敢……”
众臣都没想到皇帝竟然会在此事上发如此大火,一时间心思百转,都低着脑袋,暗暗琢磨文德帝的用意。
二三皇子势力领
的杨阁老和杜阁老,相互
换眼后,难得一起主动站了出来。
杨阁老道,“不知陛下对此事有何解决之法?”
杜阁老道,“哥扮男装进
国子监读书,此举若处理不妥,恐有学子生事。”
两
跟文德帝作对作惯了,虽不明白文德帝偏袒刘钰的
意,但不妨碍只要不让对方达成目的,肯定就对他们有利。
文德帝看着两
站出来眼暗了暗。
不过并没有急着跟两
争论,而是对身边的太监吩咐道,“把俞
卿的奏折和《文字拼音》给各位大臣传看。”
再次听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