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男子会比子略宽一些,还有夹道中脚印蹬踏的压痕明显。这些都是男子脚印会呈现出的特征。
而且由于男子的盆骨窄于子,所以通常
况下,步宽较窄。
这一点在狭道的脚印上体现也十分明显。
同时脚步痕迹也没有出现步伐凌等不正常的
况,所以凶犯当时大概状态不错,并未出现受伤、仓惶、力竭之类的状态,行凶或转移尸体过程都很从容。
另外,以崔凝从各种书籍、卷宗里总结出判断年龄的经验:通常况下,男子少年时期步子短,脚印之间的距离不规则,脚步的路线相对弯曲,也就是所谓的下盘不稳。青年往往脚印大,步子跨得大,脚印之间的距离均匀,路线较直。而中年
则脚印间距变短。老
步幅更短,足迹也是脚后跟吃力。
只是这些经验只都适用于普通,而习武之
即使是少年也很有可能脚步稳健规律。
崔凝在狭道中层量过自己的脚印度,对方脚印下陷要比他
两倍还多,同样的身高,在这么狭窄的通道里,他注定不可能很胖,所以应该是背负尸体的原因,而习武之
不管是自己走路还是背负重物脚步都较平常
轻很多。
所以综合种种线索,崔凝判断,这个有七八成可能是个身高不到四尺八的成年男子,并且不会武功。
这并不是成年男子常见的体型。
被崔凝抓捕的文士身量中等,应该不是他。
她想到中另外一个声音柔缓的男子,会不是那个
?
崔凝不敢确定,因为听声辨体型实在不怎么靠谱,之前她听着留下善后的声音粗犷,以为是个高壮大汉,是抱着两败俱伤的决心冲出去的,结果竟然是个文士。
崔凝把线索推测详细记下,这份勘察将会被录卷宗,需要言简意赅。所以她写了两份,一份录
卷宗用,另外一份作为协助
案的记录则更为详细,包括狭道中的泥质、湿润程度,空气
况,光线
况等等都要详细阐述。
其实,比起脚印更让崔凝在意的是在狭道里发现的秘红色末。
道家有一脉专门研究丹方药剂,可以说,于此道的丹术道士比普通大夫更懂药石。崔凝的师门中也有
钻研此道,所以她耳濡目染之下多少有些了解。
其中朱砂就是丹方中常用的一味药石。
不过崔凝确定这种红色末并不是朱砂,也不是丹方里常见的其他红色药石。
还有,在转弯处红色末从墙壁落下的高度高于崔凝腰线,她腿长上身短,一般同等高度她这个比例差不多是极限,这东西显然不会是从对方腰间掉落。
“究竟是如何染上去的呢?”崔凝将东西小心包好,与手稿放到一起。
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