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官厅后,就看到一个四十多,鬓角有些灰白的绿袍官,站在院子中央默默候着。
梅翰林看到一身红袍的年轻走出来,立马就知道这是正主来了。
忙拱手行礼,“下官翰林院庶常馆教习梅承义,见过学士大。”
石仲魁忙上前一把扶住对方,然后退后两步,对着他行礼道,“小侄石伯谦,见过梅世叔。”
梅翰林心里大喜,嘴上却不停说‘不敢、不敢’。
跟着出来的于同甫,心里暗叹石仲魁真够腹黑的同时,也跟着行礼道,“下官于同甫,见过前辈。”
今科状元和探花郎同时向自己行礼,梅翰林心里那叫一个舒爽。
回礼时,声音都有些颤抖起来。
一些听到声音,看过来的翰林院官吏们,也都羡慕的看着他。
这姓梅的真是走了狗屎运,在翰林院蹉跎十来年,居然因为给儿子定的姻亲和六元魁首、侍读学士有了亲戚关系,眼见着就有升官的希望了。
而且一想到那位梅公子,都已经9岁了还只是个秀才,大家立马觉得姓梅的根本配不上薛家二房的小姐。
当然,这也是因为石仲魁和于同甫来做对比。
否则9岁的秀才,即便是三品以上的大员家,也会觉得孩子争气。
但梅公子越是争气,在石仲魁没崛起前,梅翰林就越觉得薛宝琴配不上自己儿子。
更别说薛宝琴父亲和薛宝钗父亲都过世了。
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眼瞅着石仲魁升为侍读学士,再往前一步,至少也是个六部右侍郎。
然后自然而然的成为大学士,内阁的路,已经完全铺平了。
而且石仲魁如此年轻,若是35之前了内阁。
有的是时间把内阁前面几位熬走了,说不定真能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待十年、二十年。
梅翰林不由憧憬着,到时候两家作为连襟,自己和崇山那孩子,升官还不是如喝水一样简单?
没错,那位梅公子就叫梅崇山。
这名字倒是不错,可惜石仲魁下意识就不愿意把小姨子嫁忘恩负义的梅家。
三客套好一会,石仲魁觉得应该没
能在礼仪问题上找自己麻烦了,这才抓着梅翰林的手腕,和他并排往自己的官厅走去。
又是一番喝茶叙旧的客套后,梅翰林的目光时不时的撇了撇于同甫。
石仲魁立马知道这老家伙是有机密之事想和自己说。
于同甫心里暗笑一声,起身对着石仲魁行礼道,“大,下官还要回国史官收拾、收拾,明
再来向大
报道。”
石仲魁笑着点点,“师兄回去后,还请代小弟向师母和缮国公府老夫
行礼,稍后于顺会带着寻常吃食给我那小侄
。”
听到有零食,于同甫不由笑了起来。
名义上是给自己儿熙儿,但亲娘和老婆也都喜欢石仲魁那边的各种零嘴。
甚至有过吃完了,着他亲自上门去要的经历。
梅翰林有些羡慕的看着于同甫的背影。
这意思是说,于同甫就要从国史馆调来给石仲魁当副手?
那今后翰林院上上下下,还不得结着点他?
想到这,梅翰林不由更羡慕起于洪高那家伙。
自己虽然比于洪高晚了一届,但真比起两年前自己两的境遇。
待在翰林院的自己,绝对比坐在火山一样的大兴县衙的于洪高要好。
可就是因为收了个好弟子,居然短短两年不到,不仅升为五品官,还进了督察院。
这比
真是得气死
。
所以梅翰林再次坚定了抱紧石仲魁得心思。
作为庶常馆的教习,梅翰林想不知道范道和石仲魁的过节都不可能。
可暗示一番后,却见石仲魁老自在的装作没听懂。
梅翰林觉得这是默认了。
心内欢喜的被石仲魁送走,就急匆匆的回去准备找范道的麻烦。
范道确实被他给算计了,但结果却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石仲魁下了衙后,带天色临近午夜,跟着夜游去了二十里外的一处葬岗。
一番准备后用招魂符招了半天,居然一个冤魂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