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算计来他。
说不定被他用其他理由抓到绽,进而把水给搅
了,把朝堂上下的目光转移到其他
身上。
这种心机对一些老狐狸来说不算什么,但想想石仲魁才22岁,而且第一时间就想到开辟新战场,大家再次觉得石仲魁确实难缠。
官轿多久就来到了顺天府外。
衙役和兵丁们一看轿子上翰林官特有的官印,立马大起来。
这些清流们平时不可怕,甚至毫无威胁。
但等他们想到理由找茬时,那战斗力往往都会表,而是十个里至少九个是硬骨
。
毕竟清流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名声和嘴皮子、笔杆子。
而且升官靠的也是名声。
所以为了维护所谓的公道和正义,不要命的真不少。
等看到石仲魁穿着四品朝服,腰间挂着金牌走出轿子后,在场的衙役、兵丁和问讯急匆匆走出来几个小吏腿一软,毫不犹豫的跪了下来。
能戴金腰牌,不是王爷就是钦差,加上石仲魁实在太好认,想不跪都不可能。
“小的等见过六元公。”
二十个亲兵和石家的仆役们的腰杆子,一下子挺的更直了。
石仲魁嘴角一笑,对亲兵领石兴国说道,“去敲登闻鼓,本官身为詹事府左庶子,而且陛下和皇后都认可了本官能管宗亲之事。
那本官今要状告北静郡王水溶,无视宗规,把陛下送与他的鹡鸰香念珠转送他
。”
一群官吏和衙役听完脸色大变,这关系到一个王爷,绝不是小事,甚至是天大的麻烦。
而且鹡鸰有兄弟的意思,皇帝送水溶这种念珠,明显有拉拢他的意思。
但水溶转就送了出去。
说好听点,这是为皇帝拉拢贾家。
往坏处想,那就是不愿意和皇帝当兄弟了。
而且当年宁国府长媳秦可卿出殡时,也就水溶这个外姓王爷去了,说他不是拉拢,傻子都不信。
一个外姓王爷如此高调,这是想做什么?
想到这些的,脸都白了。
而且稍微一想,即便要告水溶,你石仲魁不去宗府,跑来我顺天府有什么用?
再想想,这明显就是来找茬的。
但再往处想想,隐隐又觉得别看石仲魁如此威
,但他其实有种不是一定非要告倒水溶的意思。
否则直接去宗府,或者上书参水溶一本,保管水溶得坐蜡,立马上书认错。
消息灵通点,脑子有灵活点的,很快想到这是故意挑事,为救贾家而来的。
而且想到水溶和宁国府,和贾家可是世。
石仲魁又作为宁国府的亲戚,现在居然状告亲戚家的世,这叫什么事?
一想到这,这些脑灵活的
立马觉得自己还是躲远点为好,免得不知不觉就被石仲魁给绕了进去还不自知。
而石仲魁隐隐觉得,当初水溶坑自己的原因,很可能是不希望贾家和自己走的太近。
或者不希望看到自己成为贾家的新盟友,未来的新依靠。
再往处想想,水溶会有这种心思,是不是因为他想纠集势力,来做什么事?
当然,有可能是抱团自保。
但也有可能是有了不该有的心思。
不过不管是那种想法,总之把水溶到皇帝的对立面,对自己绝对有好处。
甚至可以说,皇帝的危机感越强,处境越不好,自己才越安全。
否则一个掌握了生杀大权的皇帝,可不是那么好相处的。
石仲魁此时的心态,有种皇帝弱,就帮扶他。
皇帝强,那就给他找对手的心思。
没多久,一些官员和大佬听到汇报后,很快想到去年大朝会时,水溶明着为石仲魁说话,暗地里却在挖坑的事。
大家不由会心一笑,虽然说是水溶先挑事,但这石仲魁睚眦必报的做法,此时也算是直接体现出来,并且植根于朝堂内外各个大佬们的心里了。
即便是皇帝和太上皇听到汇报后,也都无奈的笑了笑。
但笑完之后却又放心了下来。
若是石仲魁是道德圣,当皇帝的反而不喜欢,甚至打心里不愿意亲近。
所以有了缺点,才显得正常和容易控制。
刘忠坤听到师爷的禀告后,顿时都大了。
在堂院里走来走去叹息道,“祸事来了,本官当初就不该硬要当那石仲魁的座师。
若不然哪里需要顾忌这顾忌那,直接不接案子,让他去宗府便是了。”
师爷听到这话,反而笑了起来。
以石仲魁连皇后都不给面子的格,真惹急了他,别看刘忠坤是四品的顺天府知府,最后大概率真搞不赢石仲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