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关灯
护眼
第39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米有就七十斤左右。

刘欣雨的饭量不大,七十斤大米差不多能吃两个半月到三个月。

她至少要在这里生活到明年三月份,这些粮食当然远不足以坚持到明年三月。

不足的部分只能用钱买,也不知能不能在生产队买公积粮。

生产队在每年年底都会放一批公积粮出来供社员购买,这种粮食并不需要粮票。

当然有钱也可以去粮站买粮,不过粮站的粮食是需要粮票的,而她的粮票不多。

刘欣雨的脸色略显沉重,陈招娣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与她说起抓黄鳝卖黄鳝的事。

,爷和二叔他们要是有空闲,让他们继续抓就是,黄鳝笼子还是去之前放过的那两个地方放。还有往外卖黄鳝的时候要更小心些,咱们村好像已经有在传了。”刘欣雨不打算继续掺和抓黄鳝这件事,不过该提醒还是得提醒。

陈招娣早就知道村里有传言,不过并没当它是多大的事,看着刘欣雨道:“传就传,无非就是那几个,自己没个本事,就知道说长道短。”

陈招娣不是个心里没有成算的,既然她这么说,刘欣雨也就不再多言,问了问村里去镇上粮站公粮的时间,又开始琢磨进山的事。

刘青山在世的时候,每年九、十月份总会从山里给她带些好东西回来。

今年他不在了,刘欣雨想要什么就得自己想办法去找。

“你想进山?我看还是算了吧!想找什么让你爷和二叔去找。咱们这边的山虽然算不得山老林,这些年基本上也没见有什么虎狼,但是以前是有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你可千万别自己一个进山里去!”陈招娣一听刘欣雨想进山里去看看,立马严肃起来,再三叮嘱刘欣雨万不可擅自进山。

好吧,那就等爷和二叔下次进山砍柴再说了。

“对了,,你记不记得以前我爸曾经买过一块帆布?”既然不能进山,刘欣雨的心思重新回到书包的制作。

陈招娣点了点:“的确买过,被你姑借去用了,还没还回来呢。那死丫也真是的,借走快两个月了,也不知道还回来。”

说到这里陈招娣猛地拍了一下自己脑门:“对了,差点忘了,蒋家那老太太又生病了,我打算去看看,你要不要一起?”

刘欣雨只有一个姑姑,名叫刘丽芳,就嫁在隔壁的奋斗大队,与姑父蒋友明育有两两儿。

蒋玉珠比刘欣雨小一岁,今年十五岁,只读了两年书就回家帮着做家务带弟弟妹妹。

蒋玉梅今年十一岁,与刘新菊同龄,还在读小学,据说成绩还不错。

之前刘青松夫妻打算让刘新菊缀学,刘丽芳夫妻听说以后也打算让蒋玉梅缀学。

长子蒋建安今年七岁,不出意外的话,九月份开始上学。

幼子蒋建乐比刘家小老四大一岁,因为是个早产儿身体不太好。

刘丽芳的公公早几年前就去世了,婆婆身体不太好,隔三差五生病。

一家子有两个身体不太好的,子当然不太好过,比起刘家更紧

上次整理出来给蒋玉珠和蒋玉梅的衣服,到现在还在刘欣雨的放着呢。

刘欣雨穿过来之后,也就在办订亲宴那天见过刘丽芳一家。

本来打算喝完订亲酒之后把衣服给刘丽芳,结果被那一场闹给耽搁了。

刘欣雨想了想,那就一起去看看吧,正好把那包衣服送过去。

第章 姑姑刘丽芳

奋斗大队与民勤大队几乎近靠在一起,从刘欣雨家走过去也就十来分钟的时间。

祖孙二一个提着包袱,一个提着竹篮,来到蒋家。

刘丽芳夫妻和大儿蒋玉珠去队里活去了,二儿蒋玉梅在家看护老太太并照看两个弟弟。

蒋家的条件的确不如刘家,房子比刘家的老屋更加低矮暗。

看到外婆和表姐,蒋玉梅一边把让进屋,一边大声吩咐大弟弟蒋建安去晒谷场告诉刘丽芳。

“行了,别忙乎,我们就是听说你病了过来看看。”陈招娣对着忙着给她们倒水的蒋玉梅摇了摇手,转身边进了堂屋东面的睡房。

老太太应该听见了外面的动静,陈招娣带着刘欣雨进屋的时候,看到她正靠床坐着,“老毛病了,大热的天还要劳烦亲家母过来看我。”

一句话说完就“咳”“咳”地咳了起来。

陈招娣连忙将床放着的茶缸递给她。

刘欣雨不太喜欢睡房里的空气,与老太太打了声招呼就出了睡房。

“表姐,喝水吧。”蒋玉梅倒了碗水递给刘欣雨。

也许因为大舅舅刘青山与外公外婆不太亲近的缘故,蒋玉梅与刘欣雨这个表姐也就有些亲近不起来。

虽说两个村子离得并不远,这好像是记忆中刘欣雨十岁以后第一次来蒋家。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