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关灯
护眼
第260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上。

自来了京城以后,无论是刘厚兴还是陈招娣,基本没怎么出门游玩过。

虽然现在的门沟真的没什么可玩的,但是难得有机会可以带他们出去转转,刘欣雨自然是不想放过。

“这老子,真是越活越像孩子了。我们去谈生意,又不是出去玩,这也要跟!”陈招娣看着刘厚兴上了刘新建开来的车子,颇有些不满地小声嘀咕道。

刘厚兴上的不是同一辆车,他当然听不到。

刘欣雨却不能假装没听到,看了眼后面的车,笑盈盈地说道:“自我爷来到京城,基本都在餐馆忙活,几乎没出过门,更别说出门游玩,今天咱们难得出门,就让我爷出去放松放松嘛。”

陈招娣撇了撇嘴,没再继续吐槽。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两辆车六个抵达了张红霞他们的小农庄。

还没到小农庄,远远地就看到了一片水。

这个水塘确实有点大,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刘欣雨下车走到水塘边,先看了看四周的环境,环境是真的不错,水质也很好,而且是活水,连着一片更大的水源。

这样的水塘好好养鱼,鱼的品质不会差,收益自然也不会差。

水塘里养着不少鸭子,鸭子吃小鱼小虾还有泥鳅之类的水中生物,鸭粪可以促进水塘里浮游植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食物。

水塘里游来游去的鸭子,现在还不算大,只要继续养下去,也将是一笔不错的收益。

一条很不错的食物链。

刘欣雨蹲在水塘边,伸手摸了摸塘边的石缝。

好家伙,真是不摸不知道,一摸吓一跳,随随便便摸一把,满手都是螺蛳。

站起来沿着塘边走了几十步,刘欣雨再次蹲下来,同样摸了一把,依然是满手螺蛳,如此反复试了几次之后,刘欣雨笑了。

餐馆要推的炒螺蛳有了!

听说刘家的餐馆打算推出炒螺蛳,张大牛连忙拿出自制的捞螺工具,与刘厚兴两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捞了两木桶螺蛳。

“水塘里多的是螺蛳,不要钱不要钱。”当张大掉听到陈招娣招呼蒋玉珠赶紧拿称来称重,连忙推辞道。

陈招娣把脸一板转身就要上车:“不要钱,那我们就去找别家收。”

刘欣雨无奈地摇叹了气,老这脾气!

伸手连忙拉住陈招娣,转身看着张红霞和张洪伟姐弟道:“听我的,该怎么算钱就怎么算钱。从明天开始,每天送五十斤螺蛳到喜洋洋餐馆。如果生意好,以后还会加量。”

螺蛳这东西只要有水就有,在老家的时候,谁家嘴馋了,去水塘边河边摸一盘,压根没摸了螺蛳去卖,所以尽管螺蛳味道鲜美,张红霞他们还真没想过捞了螺蛳去卖。

这会要收刘家的螺蛳钱,到底有些不好意思。

张红霞看向张洪亮。

张洪亮皱了皱眉,沉声道:“听你们大嫂的安排,赶紧上称称。螺蛳最好提前捞,养个两天提大的往餐馆送。”

张红霞不敢再有异议,连连点,迅速行动起来。

两桶螺蛳倒竹筐里控水后称重,六十三斤,按一毛钱一斤算,六块三毛钱,再加上陈招娣看中的两种蔬菜,共计二十块五毛,去零留整,张红霞收了陈招娣二十块钱。

第4章 一拨又一拨的惊喜

将螺蛳和蔬菜装上车,大家就准备回城了。

上了车准备启动车子的刘欣雨却不见陈招娣上车。

四下环顾发现陈招娣正与蒋玉珠站在离菜地不远的小院子里不知在说些什么。

等了几分钟蒋玉珠跑到张红霞身边小声说了几句,两又匆匆跑回院子。

这次是张红霞与陈招娣指手画脚说了一番话,然后就见张红霞拿来一只小竹篮子,与蒋玉珠一起将晾晒在院子里竹匾中的什么东西全都倒进了小竹篮给陈招娣。

陈招娣接过竹篮子掂了掂,从身上拿出几张纸币递给张红霞。

张红霞迟疑了片刻,从中抽了两张纸币,剩下的纸币则全推还给了陈招娣。

虽然小院子离得并不远,但是刘欣雨并不能看清到底是多少钱,不过以她对陈招娣的了解,想必也不会多。

不过陈招娣能主动拿钱出来买下竹篮子里的东西,还是让刘欣雨微微松了气。

虽然她现在已经算是张红霞他们的大嫂,但是她并不喜欢陈招娣占张红霞他们的这点小便宜。

能用钱解决的事还是直接用钱解决为好。

等陈招娣上了车,刘欣雨才知道竹篮子里装的是什么。

是晒的地木耳,也叫地皮菜,学名叫普通念珠藻,生于湿土壤、荒地,旱季节皱缩成黑色小块随风飘,遇雨水立即膨胀。

这东西看着不起眼,营养价值却很丰富,不过比较难清洗。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