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起进厂的,大多都有熟在。
这个叫小强的,年纪二十多岁,听说与四叔、四婶在同个地方打工,而且大家的进的工厂,还离着很近呢。
黄翠香一听,立马急乎乎,就想去找小强家要电话,拜托对方去看一看自己儿子的病。
“妈,你等等,我陪你一起去。”卫大姑忙道。
“哎!你们等等我,我也去,这拜托办事,怎么能空手去?咱们带回来的饼
,捎带一盒过去。”卫三姑追在后
,提了一盒饼
,很快也追了过去。
一个个,火急火燎的。
卫蘅看几个大已经有了行动,也就放了心。
希望——
最好不是骗局。
第3章 识了
约莫半个小时, 黄翠香、卫大姑、卫三姑一起回来了, 看见几面上的色略微舒缓,卫蘅忙问:“
,大姑、三姑,联系上了小强叔了吗?”
卫三姑笑道:“已经联系上了, 小强说等会儿休息时间, 他马上过去看一看。”
这种关乎命的事
,对方一听, 立马答应下来,还说自己上工的地方, 离着卫老四两
子不远,坐0分钟的公
车, 就能到那一边了。
黄翠香几一听,千恩万谢。
卫蘅笑道:“,大姑, 三姑,有小强叔帮着去看一眼,这下你们放心了吧?要是四叔的
况真有个不好,咱们也能马上买了车票,立马赶过去呢。”
黄翠香狠狠瞪她一眼,“呸呸呸……你个死丫, 说啥话呢?”
卫蘅忙说:“哎呀, 我这不是着急嘛,我说错了,呸呸呸……四叔肯定吉天相的。”
黄翠香这才略微满意。
卫三姑看着卫蘅, 轻轻一笑,说:“阿蘅个子又长高了些呢, 今年是不是要小学毕业了啊?”
卫蘅腼腆的低:“嗯,还有一个礼拜,就考试了。”
卫三姑拍怕她的脑袋,说:“好好考,争取考上一中、二中。”
卫大姑听了,撇嘴说:“孩子读这么大的书有啥用?还不是打工的命,我看还不如别读了,早点出去打工呢,现在出去打工,一个月能赚一两百块。”
卫蘅心下哼哼:大姑,我要是告诉你我现在就可以月赚一两百,你信不信?
当然,她没说这话,而是冲着卫大姑嘿嘿一笑,说:“大姑,我还小呢,就我这样的,去了工厂,家都不会收我的,这叫非法雇佣童工。”
卫大姑道:“这有啥?回把身份证改大几岁,或者借别
的身份证用一用,我瞧你现在个子跟别
十四、五岁的也差不多了,进厂的时候报大一岁嘛。”
卫蘅:“……”
自己的个子,明明还是个豆芽菜呀,都不到一米五呢,大姑这样说,亏不亏心啊?
卫蘅稍稍一想,想起来,由于现在技术有限,对于身份审核不太严谨,所以很多年龄不到的想要进厂打工,都是借别
的身份证用的。
卫三姑比卫大姑年纪小十几岁,思想观念也完全不一样,这会儿她听不下去了,反驳道:“这么小,去打什么工?多读点书才是正经的。”
“现在子好过了些,难道还让孩子们跟我们小时一样,想读书都读不起啊?”卫三姑也想读书,但当时家里穷,她又是个
儿身,爸妈都是优先给几个哥哥念书,她连小学都没毕业呢。
为此,卫三姑心里很遗憾。
卫三姑抬手揉揉卫蘅的脑袋瓜,说:“别听你大姑瞎说,你好好念书,将来考个大学出来,咱们老卫家,还没有出个大学生呢。”
卫蘅眯眼笑:“嗯。”
卫大姑觉得话不投机,便转身去帮着黄翠香准备晚饭。
现在,天色已经黑了,两婆家离着远,夜里赶路不方便,只好留在娘家歇一晚上,再回去。
卫大姑、卫三姑回娘家,从来不空手,回回都是拎着大包小包的,这次因为卫四叔是突发的事故,两准备的都不怎么充分,但也带了些礼物回来。
卫大姑嫁在金安县的一个山的山村里面,村里耕地面积少,当地
都是以种树为生。农作物都是种玉米、小麦,兼重点儿水稻。后来——改革了,
山里由于环境比较好,当地有个村民在外面学了一手养殖香菇、木耳的技术回来,就在山里面开始试着搞,渐渐的赚了钱,带动得整个村里的
都开始大面积的养殖香菇、木耳……
卫大姑婆家也不例外。
这几年,山里修了公路,
通更方便了,香菇、木耳的生意渐渐也越好,卫大姑、卫姑父两
子靠着种香菇,很是赚了点钱。
这会儿,她带回娘家的,就是一袋香菇,一袋木耳
,还有一大麻袋的玉米
子。
现在,该问的也问了,该了解的也了解了,卫大姑便把带回来的礼品,分成了几分,几个兄弟家,都各送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