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柳村那边不会遭受这种天气。
辛知是侯府公子,和其他世家公子相比,他已经很能体恤农辛苦了,但到底不是农家出身,在这种天气里,他更关注自家的暖房。
天气一冷过一
,他家的暖房已经修好了,他邀黎荞去他府上做客,顺便体验一番他家的暖房。
这一年中,黎荞借着修暖房,暗暗的捣鼓水泥,但他不敢成功,免得惹来盛鸿的猜疑。
雨天气始终不走,连绵了足足一个月,等放晴时,农
损失惨重,包括黎荞陶竹。
他们夫夫在盛京一共有六百多亩田地,这些田地里的粮食,损失将近一半。
坐在回城的马车中,陶竹愁眉不展。
“圣上会下旨减免赋税吧?”他抱着黎荞的手臂,皱眉问道。
“应该不会,损失虽然接近一半,但赋税不重,农了税之后
子会紧
,但不至于饿死,这里毕竟是盛京,农
比其他地区要富足一些,家中有余粮。”
黎荞道。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盛鸿的压力大,若是动不动就减免赋税,盛鸿咋办?
陶竹闻言,抿紧了唇。
农不易啊。
他回去就买,改名叫天公作美!
*
作者有话要说:
第59章 三皇子捐粮食 大龄青年多
大盛虽然有明君, 还有各种高产作物,但此时生产力低下,粮食亩产量低, 所以普通农的抗风险能力也低。
但这里好歹是盛京,即便秋收的粮食毁了一半,农也不至于走投无路。
就连黎荞穿越前的三柳村,除了陶树和原身那种极品,余下的家也能扛住类似的灾害, 更别说这里是天子脚下。
因此,盛鸿并没有免除赋税的意思。
农只能自认倒霉, 除了骂骂咧咧几句, 旁的就是烧香拜佛求明年老天爷赏脸,不要再糟蹋粮食。
辛辛苦苦半年,明明就差最后一哆嗦了, 结果直接损失一半, 这换谁不心疼?
盛鸿不减免赋税,黎荞和陶竹决定减免。
在大盛, 农一般分为自耕农、佃农。
自耕农就如同黎粮家,自家有田地。
佃农是家中没有田地或者只有少量的田地,不得不租种旁家的田地以维持生计的农
。
黎荞和陶竹在盛京的所有田地, 都是佃农在耕种, 佃农不仅要向朝廷缴纳赋税, 还得给其所耕种田地的主家缴纳租子。
一般况下,佃农在
了赋税和租子之后, 还能余下一半或者是三分之一的粮食。
像是盛鸿赏的那个小庄子, 还有从辛家亲戚手中购买的那八十多亩田地, 租种这些田地的佃户在了租子赋税之后, 手里还能留下一半粮食。
但英国公剥削佃户比较狠,英国公府上的佃户,一年忙到,只能堪堪混个吃饱——
这是因为有盛家父子盯着,若无盛家父子盯着,以英国公府的狠毒贪婪,定然会让这些佃户走上绝路,就如同大泽府、源山府租种吕家田地的佃户一样。
根据赵存此次调查的,英国公在大泽府、源山府不仅利用地下赌坊敛财,还让吕家的佃户处在水火热中,这些佃户不仅当牛做马吃不饱,家中的妻
也被欺辱,几十年中闹出了几十条
命。
现在,盛鸿把英国公府在盛京的五百亩一等田赏给了黎荞,黎荞自不会跟英国公那般压榨佃户。
他和陶竹商议了一下,免了家中所有佃户的租子。
反正他家也不缺这点租子。
而且,陶竹当真把牙子叫了过来,又买了四个下
,取名为天公作美。
主要是吧,如今家里的确需要做家务。
现在黎荞当了官,他也要照顾两个小崽子,所以像是洗衣、洒扫、缝补这些,必须得安排下去做。
之前黎雨在时,加上黎和、黎乐,勉强可以应付这些事儿。
现在黎雨借去了庄家,手立马紧
。因此,这次陶竹特意选了身强体壮、能
重活、也会针线的
。
天公作美一府,陶竹立马将冬
所需的被褥收拾了出来,拆开,将布料清洗一番,再重新弹棉花,好做几床新被褥。
新被褥软和,躺着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