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忙?或者是我妈最近出门不频繁?
“喂,妈。”路楠没有让电话响太久,免得弄巧成拙。
接起来之后,依旧是客气且恭敬的。
二十多天没有和
儿通电话,骤然听见
儿的声音,路楠的母亲忽然觉得有些失真。
她以为,脾气倔强的
儿可能会不接这通电话,或者回复‘在忙,晚上回拨’等信息,没想到,
儿接了。
儿接了之后,又和往常一样说话,仿佛这三个星期自己从未给她打电话的事
一点影响也没有。
一时间,路楠的母亲有些卡壳了。
路楠的耐心很好,又重复了一遍:“妈,有什么事吗?”
第0章
“我听你大姨说, 你你让她帮你寄阿婆的户
簿。”电话那
,路楠的母亲

地说了这句话。
路楠给予了肯定的答案:“嗯,是的。”
这回答, 和路母想的不一样, 按照她对
儿的了解,自己问了这句话之后,
儿一定会主动解释一下她需要用户
簿的理由。
多年以来,她们的相处模式一直如此。
只要自己询问她,她一定会详细地回答前因后果。但是这次,
儿没有。
路母只能自己继续发问:“所以你要户
簿做什么用?按揭买车?”
路楠很平静地说了自己这几天前后忙碌的成果:“哦, 是这样的,我买房了。”
“什么?你买房了?你爸给你的钱?”原本就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和
儿
流沟通的路母一下子就怒火高涨, 她觉得, 她找到了原因——她找到了
儿长达三星期不和自己通电话、并且今天对自己态度这么冷淡的原因:敌
太狡猾!
儿没经受住她爸的糖衣炮弹!
离婚这么多年, 路母的心态一直很……复杂,甚至可以说是自相矛盾的。
她希望一双儿
能够从前夫那里尽量多地索要钱财,但是又不愿意他们和他们的父亲关系过于亲密。
为此,路母甚至不惜一次一次在儿
面前控诉他们的父亲, 说对方是一个多么多么糟糕的坏蛋。
路楠不知道弟弟是怎么想的, 但是起初的她(十七八岁的年纪),一直觉得, 做
不能偏听偏信, 哪怕灌输观念的
是自己母亲,她所说的话,也需要经过验证。
对, 路楠觉得, 有时候的自己, 冷静得可怕、甚至可以说是冷漠。
在面对父母婚变这件事
上,她甚至觉得他们与其天天吵架,不如早点分开,各自解脱。
那时候的她完全不能接受母亲的说法。
母亲这样歇斯底里、宛如泼
的模样,让她从心底生出‘不孝’甚至是冷血的念
:一个
掌拍不响。
【如果说父亲出轨是错的,那么难道母亲的
格就没有缺陷吗?像我这样身为晚辈,生活在她的
影和控制欲之下都觉得好累,所以……父亲出轨也是
有可原吧?】
当然,后来思维逐渐成熟、明白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路楠也反思过自己当年的想法: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母亲的坏脾气并不应该是父亲出轨的借
。或许他们可以因为
格不合或者不再有感
了而离婚,离婚之后各自开展新的感
这是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但是婚内出轨就是出轨,是不道德的,任何借
都不足以作为出轨的辩护理由。
理智思考的结论是如此,但时至十年后,路楠还是觉得,母亲这样的
格,会让周边亲密的
很累——对,只是亲密的
,因为对待外
,母亲一向是得体而和善的。
因为她的控制欲强,所以才要在离婚后紧紧抓住一双儿
。
这里的抓住,除了法律意义上的抚养权,还包括对他们心理上的控制,要求他们绝对无条件地站在她那边。
逢年过节不能过去‘那边’——但那边必须准备给子
的红包;
一应学校家长会活动,‘那边’不许参加——但是书学费必须是那边出的;
‘那边’送到楼下,让路楠或者弟弟路杨去拿的土
土鸭滋补品等,往往被她丢出去;
偶尔,‘那边’喊吃饭,路楠和路杨去了,回来必定面对母亲的摔摔打打、指桑骂槐。
时间久了,路楠和路杨都害怕‘那边’的联系,‘那边’不再过来自讨没趣。
然而便是这样子,母亲也可以生出另一种说法,说对方冷血、没有亲
。
路楠想:【所谓感
本来就是要相处才能产生、才能加
,如果一年只见一两次,何谈亲
?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狗想吃
都要摇尾乞怜,我和弟弟向着父亲要钱要物的时候怎么可能是理直气壮的呢?手心向上这个动作,本来就很难。幸好,我现在已经工作了。】
从始至终,路母都没有从离婚这件事给她带来的打击里走出来,凡事只要牵扯到路父,她必然要炸。
这次,路楠却没有给她发火的机会,
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