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好事儿。
当场应下,“那我就跟着婶婶学,有啥事儿,婶婶尽管吩咐我去做。”
“还真有事儿!”
王大山说了,让安宁教教们认蘑菇的事儿。
安宁早就有这个打算。
“我之前就想这么做来着,蘑菇这东西,吃不好,容易死。对了,王叔,那个
帽比赛……”
“你觉得哪天合适?”王大山问。
安宁愣了一下,“问我吗?”
“是啊,我问了你婶婶,她没主意,让我过来问问你。”
“那不然,大队粮之后,咱们自己
分粮之前?”安宁道。
“就这个时间,正好大家都聚在一起。那这个事,就这么定了!你们家家具,打的怎么样了?”
安宁:“快了!”
赵木匠都和她说了,这次是个好机会,她想打什么,都和他说。
他平时活儿就卖力点,多帮他们一点。
除了桌椅板凳,安宁要打四顶柜子。
立柜两顶,再是两顶普通的柜子。
她还要一个大圆桶,洗澡用。
“这事儿,不着急,让老赵多用用心,帮你们把家具打好。”王大山道。
安宁听懂了王大山的暗示,连连点。
“我还有事儿,先走了,这几天,你也别让寒生去大队活儿了,该养伤、养伤。那腿,要是可以,还是找
看看。”
安宁虽然不懂,王大山怎么突然提这事儿。
但她还是很乖巧的应下了。
回,她将户
本给江寒生看了。
江寒生将户本放到那
衣箱里,当宝贝一样锁了起来。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去公社粮的
子。
一大早上,天不亮,王大山就在大队敲起了锣鼓。
全村的男,几乎都去
粮了。
力气大的,也跟着去了。
去的越早,越排在前。
等粮站那边过了秤,开了票,这公粮,才算是了。
石泡大队的,早上去,直到晚上九点多,才回来。
排了一整天,才将公粮齐了。
隔天,就是大队分粮。
大队长,会计,还有各个生产小队的小队长,都去大队场院里,计算工分,按工分分粮食。
安宁家的粮食,之前就说过了,不用他们去领。
王大山会给他们留一份。
所以这个热闹,安宁不需要凑。
但她不凑,不代表别不凑。
在医院住了几天的老江家那些,终于回来了。
偷摸着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