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淑没想到都到现在了,这
竟还看不清形势,寻常的通俗小说是比不得其他显得高级,但这本《保罗》能是寻常小说吗?
不过如果要究起来,《保罗》现在声势虽然浩大,却真的是既没拿奖,也没得到什么实质
质的影响成就。
它出世的时间终究是太短。
但所有也都知道,照着这样的事态发展下去,近代文坛,或者说世界文坛上,绝对会有《保罗》的一席之地。
想到这里,大多数也就不屑于再和简容辩驳了。
简容和简儒文今晚,勉强将那些笑话的话反驳了回去,但等到第二天早上,这些笑话
的话却又重新扇到了他们脸上。
文学成就再高又如何?难登大雅之堂?
由时局政府开办,中央宣传部长兼职,在港、澳及美、欧等地均有发行的《中央报》,翌
清晨转发了《伦敦
报》上有关《保罗》的新闻。
言辞之间,对该小说极为称赞。
第一个为这本小说背书,肯定了它的影响力的权威,出现了。
第52章
《保罗》现在最需要的, 是时间。
认真论起来的话,它其实才刚刚崭露出角,离真正站稳跟脚, 还差着一点积累。
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有了更为方便的联系方式,比如某个家族里的某位成员,就常和美国总统通电话。
但越洋电话的成本太高, 这种过于奢侈的联络方式,目前只能供给最上层的那一拨使用。
大多数如陈知意,想知道国外的消息,还是得靠更加缓慢繁杂的信件和电报。
不过自从收到《保罗》火了的消息后, 华纳就找了点关系,借用上了越洋电话, 如今他和英国那边的联络已经要方便了许多。
陈知意前天刚把周妙妙送上了去沪市的火车,再过几天, 她的学校也要开学了。
她不打算住校, 也不打算搬家, 她现在住的这座房子,周围本来就有几所大学, 燕京大学就是其中之一。
这天她在家接到了华纳的电话,对方语气很是急促,却又卖了个关子,催她赶紧到英租界劳伦特夫这里来。
说实话,大热的天,不大想去,但又不得不去。
劳伦特夫还是一如既往的小资
调, 审美意趣上和陈知意很相似, 因为这, 两
如今的关系算得上是密友。
华纳没给她和劳伦特夫说话的机会,直接将
拉进了屋,“阿诺德.马尔斯想拍你的小说!陈!那是阿诺德!“
以华纳的身份,他不至于对一个导演这么激动,但这位阿诺德不同,对方在当前英国电影界的地位,有点像黑泽明之于本,特鲁福之于法国,是这个行业里当之无愧的领
的那几个
。
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新旧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表现得非常明显,老牌的剧院走向衰落,电影这种新式的娱乐方式,正如一
初升的旭
一般冉冉登场。
有见识的都能看得出,这种新式的、更加先进的记录方式,未来将会彻底取代剧院,成为
们主要的娱乐方式。
所以华纳才会这么激动,这代表着他们西弗斯出版社的小说,将正式踏上它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一切是如此的顺利!甚至几个月之前,《保罗》在伦敦尚还处在无问津的位置。
即使是换了一个时代,陈知意也是走在时尚最前沿的,阿诺德的大名,她当然听说过。
她在屋里走了几圈,然后问,“这就是你大中午把我叫过来的原因?”
“当然不是,”华纳摇摇,“保罗最开始是在北美洲发迹的,如果要拍成电影,一开始得去美国。”
说到这里,华纳顿了顿语气,“陈小姐,再过半个小时,阿诺德会再打过来一个电话。”
“他想邀请你去美国。”
“邀请我?”陈知意有些迷惑。
“总之等接完电话之后,你再考虑要不要去吧。”
阿诺德导演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听声音很是沉稳,完全看不出是在《保罗》仅发售几个月的
况下,就直接下手决定要将它拍成电影的
。
他邀请陈知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保罗》里时不时流露出来的,对当前世界的局势和政体的看法。
阿诺德认为如果有原作者在一旁提意见,会更加有助于体现原著的魅力。
挂断电话后,陈知意陷了沉思,去还是不去,虽然不是要她立马启程,但她如今确实要开学了,时间上来的及吗?陈知意下午其实是有
程安排的,她得在开学前去一趟白家,看望白姨。
但现在华纳的一个电话,打断了她的程安排,甚至在踏进白家的门时,她心里都在思索着这件事
。
阿诺德盛邀请她去美国,而此时的美国,对她来说有着许多可
作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