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

关灯
护眼
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 第14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想到这里,张大夫便点说到,“小石,把掌柜叫过来一下。”

看看这一家农的本事吧。

第2章

很快的掌柜掀开帘子进来了。

张大夫和掌柜两一边说话,一边不时看向李小寒他们这边,中途又摇又点的,把李小寒一家看得提心吊胆。

最后掌柜点点,喊道,“老石,你过来教这家怎么炮制杜仲。”

老石就是伙计小石的爹,这一行,也讲父子传承。

小石是先着当伙计,练一练眼力,结果居然不认得杜仲。

老石在一旁看着着急,他原想如何不落痕迹的给自己儿子救场的,谁料张大夫先出来了,老石只能看着自己儿子出丑。

现如今,张大夫等决定收皮,老石决心好好露一手真功夫,免得张大夫觉得自己两父子都不行。

存了露脸的心思,老石便教的认真仔细。

但是,内心里,老石觉得让李家炮制药材是不行的,药材炮制涉及到各种因素:处理的手法、盐水的浓度、火候的大小……

他们这些,哪个不是从小浸其中,一点一点摸索、积累出来的,这么轻易的学一学就成了,那就不是炮制药材,是炒菜。

不过,这些农家失败了更好,这样才凸显他们炮制药材的重要嘛。

老石心里百转千回,面上却丝毫不显示,只做尽心讲解状:

“首先,除去杂质,刮去残留的粗皮,洗净,切块或丝。诺,就切这么大块。”

老石取了一块杜仲给李家看大小,李小寒目测起大小,心中转变成尺寸。

“取杜仲块或丝,加盐水拌匀,让盐水充分浸杜仲皮中。”

“老石师傅,放多少盐,浸多久?”

这个古代处理药材,为什么像炒菜一样,标准都是少许、若、大概……令无法衡量。

“额,你看着差不多,嗯50斤杜仲放斤左右青盐,浸一天吧。”

老石没有总结过这个比例,他们炮制药材都靠手感,幸亏他也是一个有心,琢磨着平常的用量说了一下。

“中火炒至断丝,表面焦黑色时,取出,及时摊晾,凉透。”老石想了一想,递过她们一根杜仲皮,“你们看,最后成品就是这个样子。”

李小寒接过老石递过来的杜仲皮,观察了一下,主要是观察判断跟现代杜仲皮的差别有多大。

仔细观察完,李小寒心里便有了底---这跟现代杜仲皮的处理成果是差不多的。

确认过之后,李小寒把杜仲皮递给李贤东和王氏。

李贤东和王氏紧张又激动,两很想学一门手艺赚这个钱,但是,又没有信心。

最后,懵懵懂懂、惶惶恐恐的看了一下,还不敢看太久,又把皮还给李小寒。

相比两的紧张,李小寒的坦和自信,就另侧目了。

结束之时,还是李小寒做主,把带过来的新鲜杜仲皮卖给了仁和堂,李小寒剥的那块树皮处理的特别好,按上品计算,一共卖得了文钱。

这个钱,李贤东挣的像是天上白白掉下来的一样,居然都忘记了自己还有另外一件事,最后还是李小寒看不过眼提醒,“爹,你不是说,还要找大夫给娘看病吗?张大夫可不就是最好选。不知道张大夫有没有空呢?”

最后一句话,是对张大夫说的。来两次,这药堂众对张大夫都尤其尊敬,肯定是德高望重的老大夫了。

而且,今不知为何,张大夫对自己家好像挺有兴趣,居然一直在旁,李小寒如何能错过这个机会。

“哦哦,对,对。张大夫?”李贤东连连点,然后抬起一张老脸,渴望又胆怯的看着张大夫。

他也不傻,自然也感觉到这张大夫地位受尊重。

只是,以往他们想着能有个大夫帮他们看看就好了,仁和堂的大夫让他们挑,想都不敢想。

如今儿提起了,李贤东方意识到,还可以这样,可以这样看到好的大夫赶紧沾上去。

“嗯,跟我来吧。”张大夫爽快应道。

一起到了诊室。

“把手伸出来。”

王氏便颤抖着把手放到诊案上,张大夫伸手搭上去,皱眉半晌后张大夫说道:“换一只手。”

李小寒细细观察着张大夫,只能从张大夫皱起的眉间、抿起的嘴角、放重的中,大略看出况不是十分的理想。

不过这也是预料之中,关键是,能不能治。

前世李小寒虽然没有生育过,但是生孩子这回事,同事间八卦的也不少,听闻身边也有苦求医药无效,最终去试管的。

“你的问题就是产后失调、多年虚空、气血不顺,给你看开一个疗程的养种玉汤,吃完后再来看诊。”

“嗯嗯,大夫。”王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