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要你,什么韦超,什么有孕,我都不在意,我只想余生数十年,你还愿意陪在我身旁。”
“那……我先去药铺了。”她说,有些不适应,又有种想快点逃离的想法。
陆璘连忙拉住她:“这么说,你是同意了?”
“没有……”她吸一
气,随后道:“我再想想。”
听这意思,竟是又反复起来。
陆璘看着她笑了笑,默认她是已经同意了:“好,如今处处洪涝,我没时间,下次来不知是什么时候,要等洪涝过去才会得空一些,一有空我马上过来。”
“也不必,救灾要紧,这么多的身家
命都担在你身上,你不可大意。”施菀说着,推开他,转身就走了。
陆璘追到门:“等我回来!”
施菀看他一眼,往后门离去了。
步雨衫巷,她步子才慢了下来,停下脚步,抬
看向天空。
仿佛又要下雨,天空带着一层灰,不知什么时候又会落下雨来。
十六岁作出那个决定时,她懵懂无知,却义无反顾;如今已过去将近十年,她二十六岁,再一次作出这个决定,这一次大概算得上是思熟虑,作好了最坏的打算,结果难预料,但她想她输得起。
二十六岁,再次去一个
。就这样决定吧,她仰
对着天空,
吸了一
气。
第9章
陆璘赶回江陵了,施菀在药铺过着如以往一样平常的每一天,只是每到下雨,她一颗心便提了起来。
雨还要下到什么时候去?怎么一下起来就是大雨雨?各处的大堤还守得住吗?
陆璘那里没有消息,但七月底,听闻应山县将要分洪,半县的百姓离开家乡暂时住进了安陆县附近的安置棚。
没几天,杨县丞找到施菀,让她去安置点诊病,不知是什么原因,安置点的百姓生了拉肚子的病,还会传,这儿都知道施菀在之前大疫中立功,便找到她,希望她去看看。
施菀很快带了几名伙计去了,一片空地上,大片的棚,老
咳嗽,婴儿啼哭,征调的民夫和
正在给
打粥,每个
的脸上都露着愁容。
只是拉肚子,所以并没有将病隔离开,施菀亲自到
棚内给
诊断。
第三个棚,生病的是个老
,施菀要把脉,他却不让。
他儿子在旁边劝了很久,他也执拗道:“看什么大夫,吃什么药,让我死了算了……”
他儿媳劝道:“爹,刚才的衙差说大夫看诊不收钱,您就给大夫看看吧。”
“看了是饿死,不看是病死,倒不如让我病死。”老道。
这一说,儿媳也低抹起泪来,儿子也是沉默着不说话。
施菀问:“为什么会饿死?官府不是会施粥吗?我看了,那粥还挺稠的。”
老闭着眼不开
,儿媳说道:“他们把堤给炸了,我们的房子和地都淹了,还能吃什么,可怜我们那地里的粮食,都能收了……”
“炸堤是为分洪,若不分洪,决之后淹得更厉害。你们放心,分洪到应山县是江陵府的决策,既然是为救整个荆湖北路,官府一定不会置你们于不顾的。”施菀安慰道。
儿媳仍是哭,老冷哼一声:“向来只有种田的养活当官的,哪有当官的管种田的。
娃,你不用管我了,让我就这么去,我这辈子饿够了。”说完,闭上了眼睛,一副对任何事不理不睬的样子。
“爹,你别这样,只要我活着,总会给你挣一吃的。”儿子说。
施菀眼见他们如此,连忙道:“以前的官府我不敢保证,但这次管荆湖北路防汛和赈灾的是朝廷从京城派下来的,他是我们安陆县以前的知县,名陆璘,我能确定只要他在,就绝不会不管你们,你们的房子会赔给你们,你们明年收粮前的粮食也会分发给你们。
“前年安陆大疫想必你们也听说过,他是朝廷命官,也冒着染上瘟疫的风险留在安陆县城,带百姓一起度过劫难,这一次,他同样会这样。”
这时儿媳道:“这个我听说过,他们说的朝廷来的大官是他吗?”
施菀点:“正是。”说完看向老
:“你们看这
棚虽简陋,却还是能挡风雨;粥菜也简单,但分量是够的,能吃饱;我来看病也不收诊金,到时开了药,也是用大锅熬了分发给你们,都不要钱。官府知道你们的牺牲,艰难之际,在尽全力照顾你们,等洪灾过去,一定会给你们补偿的。”
老此时已睁了眼看向她,施菀道:“来,我给您看看吧,早些看了,好早些熬药。”
老没说话,却是依言将胳膊伸了过来。
诊完病,施菀开好药方给杨钊,并说道:“稍后大
派
和我一起到杏林馆去,先送第一批药来,我们药铺以成本价把药给您。”
杨钊摇:“上面
待了,药材都由官府拨款,哪敢让施大夫白忙活,就按平常药价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