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了这个弟弟,总想着多帮衬他一下。
在刚嫁过来的时候,王大妹也挺赞同她男的想法,但
子一长,心态总是会变的。
因为宋老二只有宋辰一个儿子,但是她给宋富贵生了四个儿子,王大妹最骄傲的多子多福,在将来家产分配上,反而成了大问题。
宋辰可以继承宋老二的所有田产,但她四个儿子,除了宋大牛外,其他儿子的田产都少得可怜,到时候,很有可能得去找地主富户佃租田地才能养家糊。
她只能趁儿子们还没分家的时候,让他们一起使劲儿努力开荒,买自己开垦的荒地比直接买田产便宜,她就是想在分家前,多给另外几个儿子攒点家产。
尤其现在孙子孙一个接一个出生,王大妹第一次感觉到,其实子孙满堂,也不是什么大福气。
在这种况下,家里的壮丁们还要花费时间去帮衬宋老二父子,就让王大妹的心态逐渐变得不平衡了。
“大嫂,你也知道我和德贵现在支了个小铺子,在镇上卖汤面,今年你要是有时间,就多做点红薯
条,有多少我收多少。”
田翠娘本来是不想向大嫂开的,按照她的脸皮,恨不得老宅子那边的东西都半卖半送给她,但是没办法,按照
汤面的生意,光是大嫂一家做的红薯
条根本就不够用,毕竟做红薯
条的大
子就在红薯收获的这段时间里,但她的汤面,却是要卖一整年的,她得趁这俩月,多囤点红薯
条。
田翠娘之所以盯上大嫂,是因为只有她老老实实花银子问大嫂买红薯条,村里其他
才会相信,她是真的准备买
条,毕竟她连最容易赖账的亲大哥家,也老老实实
钱了。
“一斤红薯条,我给你十、十文怎么样?”
他们镇上的粮铺规模小,卖的都是米粟面之类的粮食,其中米分脱壳的和没脱壳的,陈粮和细粮,面也按照磨面的遍数,分为一道粗磨面和三道
磨面,像红薯
条这样制作麻烦的东西,得去县城更大的粮铺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