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赶赴原南,好原南风土,不知可否请师大
将宛州各地县志寻来?”
赵令彻会意,附和道:“我在南陵时间不长,但也见些农耕之事,此来原南,途中见有不同,甚是好,趁着这段时间稍翻几页。来回南陵时,也好做个比较,取长补短。”
听着二忽然改了用意,赵令僖心有猜测,垂目不语,不知不觉吃完一盘瓜子仁,稍觉撑胀。
师蕴领命,又匆匆离开,将此事吩咐下去,由护卫携各地县令传令调取县志。随后回大殿复命道:“微臣已将此事安排下去,各县县令与护卫们一同出发,近的县明便可取来,稍远些的,恐怕需要三五
后方有结果。”
“不急。”赵令僖喝茶顺气,“记得你之前说宛州没有饿死
,可老道士说去年宛州死了很多
。你们不如在这儿辩一辩。看看是谁说了真话,是谁说了假话。”
“公主明察,百姓在世于官府录有户籍,一旦亡故皆要到官府销籍,销籍时会问明死因、死亡时辰。”师蕴缓缓回答,“此事往来公文、各地官府记录及相关官吏皆能作证。可招来审问。”
她单手托腮看向风禾子:“老道士,你也听到了。”
风禾子叱声评价:“春秋笔法、弄虚作假,上下其手、沆瀣一气。”
她蓦然笑起:“老道士不信你。你还有什么说的?”
师蕴不慌不忙回说:“回禀公主,此次钦差上官至宛州巡查,一应真相皆会大白。公主何不等上官将此事查明,还是勿要听一些避世僧道的臆测之词。”
“好了。今天你就和老道士一起住在大殿里,争吵也好、打架也好,明一早我听你们的结果。”她搭着次狐手臂起身,“今
登山太累,那小道士说给我找
药解乏,怎还没回来?”
“夜里山路危险。”风禾子轻叹一声,“这孩子。不知可否请公主遣去寻一寻?”
“让原东晖调一队去找找。”
“多谢公主。”风禾子再看向张湍,又道:“请恕贫道唐突,这位大,可是患有眼疾?”
张湍应道:“前几跌倒撞到
,自那以后便不能视物。”
风禾子诚心相邀:“贫道知大有
民之心,必是祖师欲降大任方有如此磨难。若不介意,大
可随贫道
山。观主于山中清修,
于岐黄之术,或可为大
诊病解厄。”
赵令僖刚跨过门槛,闻言回身看去:“这次来你们这儿,就是为了给他瞧病。既有眼盲,又有撞邪。叫庆愚仔细瞧着,病治好了,我给他塑金身、修道观,帮他向老天讨个天庭的功名奉赏。”
张湍本当宣禹山一行只是赵令僖玩闹,但听庆愚通岐黄之术,可医眼疾,心中喜悦。遂应声回话,不顾天色已晚自身有伤难行山路,与风禾子及另一名道士一同
山。
山中路途难行,且夜间湿,又蚊虫猖獗,张湍眼盲,扶着道士缓缓前行,时常绊到藤枝野
。
待走过一截平路,风禾子低声道:“大稍候,贫道前去叩门。”前有
,风禾子叩门告拜:“福生无量天尊,
夜叨扰道兄。”
虚幻空灵声音传出,带着隐隐叠音道:“福生无量天尊。”
“今有钦差张湍张大,忠君
民,为百姓求公道、谋福祉,却不慎罹患眼疾。徒步登宣禹,谒清云,诚心求医。望道兄出手襄助。”
“进来吧。”
得准许后,风禾子侧身搀扶张湍进,却在
止步,而后道:“庆愚天师清修之所,贫道不便
内。大
沿墙壁一路前行即可。”
张湍长拜致谢,扶着墙壁摸索前行。墙壁湿滑,多是山中湿,生有青苔。他心中期许,行路仍不急不缓,偶有踩石子或触虫蚁而惊慌,稍作定后便继续前行。路途不远,却足足走了一炷香功夫。
“来可是张钦差?”
“正是在下。”声音相距不远,中气十足,当是壮男子。他向声音来处作揖一礼:“听闻天师
通岐黄,湍冒昧来访,打扰天师清修,湍在此致歉。”
内仅点一盏油灯,照出一张铺有稻
的石床,床上一卷薄被。床前不远处有石座,座上打磨光滑,是为庆愚
常打坐悟道之地。另有瑶琴一张,水壶、土碗各一个,甚是简单朴素。
“不必了,只是在后山躲个清静。张钦差理万机,肩负着百姓民生。老道让张钦差亲自登门,倒是老道的错。张钦差请先坐下,老道给张钦差诊脉。”庆愚轻笑一声,上前将张湍扶起,引他在石座坐下。
待搭脉诊过,再去油灯细观双眼、颅,庆愚斟酌片刻后问:“张钦差可有用药?”
“一直有在服药。”
“可曾施针?”
“未曾。”
庆愚取来银针,先行问道:“先前诊治的大夫怎么说?”
“实不相瞒。此前为湍诊治的是朝中御医,道是因撞击,颅中有淤血,所以影响视物。但因部受创,不敢擅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