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蒙山茶的质量,一年出的茶叶都是有数的。这时候,南山那边被一个富商买下,种茶树建茶厂。
前几年茶园还没有产出,南山茶厂那边就用其他地方收购的茶叶充着蒙山茶卖,坏了蒙山茶的名声。
朱家对南山茶厂的怨气也是由此而来,即使后来历经几回改朝换代,这
怨气也没消失。
说到朱水清,建国后南山茶厂那边发展得越发好,效益也好,建起了家属楼,后面又是修路修学校,又是扩招工,朱水清到了年纪,自己找了个南山那边的对象结婚。
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朱水清只是想过好
子就算了,关键是说起朱家村和南山的矛盾,朱水清当着众
的面说南山的好,说朱家村固步自封,守着村里的小茶厂没什么出路。
当时现场就有朱家村的,把朱水清的话传回村里来,谁见了朱水清还有好脸色?
朱水清还觉得没什么,她觉得自己没说错,朱家村再不改变,走出朱家村,以后朱家村这个小茶厂肯定要被撤了。
“你说,她说这话气不气?她还当自己是朱家
不?”
张惠想了想道:“抛开矛盾不谈,我觉得,不管是做茶叶还是做什么,追求更高的工艺更高的品质是正确的。”
“是吧!你也是这样觉得的吧!”朱叶仿佛找到了同道中一般:“我们朱家,可是做出过贡茶的
家。”
“嗯,不管想如何,质量才是一切的基础。”
朱叶长呼一气:“你说得对,就是这个意思!”
朱明山和朱二爷站在不远处,静静地听着。
一声叹息被山风吹散。
下山的路上,朱二爷说:“张惠这个孩子,悟和
品都不差,你要收她当关门弟子,我肯定没有意见。”
朱二爷想了想说:“我猜,族里的老家伙们也不会有意见。”
“我再想想。”
“想什么想,看看你生的一儿一,没一个顶事的,再不收个好徒弟,我都替你发愁。”
朱二爷又道:“儿不行,不代表儿孙不行。咱们朱家
大都长寿,你好好保养自己吧,总会等到文峰结婚生孩子那天,以后好好培养孙子,说不定也能教出一代大师。”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现在一个好徒弟就在眼前。”朱二爷拍拍他肩膀:“你好好想想,别错过了。”
朱明山点点,他确实需要好好想想,收徒弟不是简单的教技艺,是个严肃的事
。
朱水清还没走,今晚上还要住一晚上,明天才回去。
她试图和她爸聊聊,她爸根本不搭理她,把她给气的。
下午,张惠睡醒午觉起来,去茶坊那边把今天采的茶叶做出来,放二楼燥。
这个活儿她越做越熟练,一会儿就做完了,回去的时候看到院子里摆着茶桌子。
张惠笑着过去坐下:“朱叔,喝茶呢?”
端起一杯,抿了:“我做的茶,嗯,真香!”
朱明山放下茶杯,意味长道:“我可没这样自吹自擂的徒弟。”
张惠眼睛一亮:“徒弟领进门,修行看师父么。您怎么教,我自然怎么学。”
“我的徒弟不是那么好当的。”
“您就别跟我说这些,我又不是第一天跟您学本事。”张惠俏皮地眨眼。
朱明山放声大笑:“你个鬼丫!”
站在门朱水清,看着院子里的两个
,觉得那个笑容,怎么那么刺眼。
??第3章
◎家里听谁的◎
“还在吵呢?”
“嗯。”
张惠站在院子里,即使门关得很严实,堂屋缝隙里飘出来的吵架声依然清晰可闻。
“别在这儿站着了,他们父吵就让他们吵去,走,跟我去厨房做饭。”
“妈等等,我先回房间看看涵涵。”
回房间看孩子的时候,要经过堂屋,朱水清歇斯底里的声音尖锐的像是刮骨刀一般。
下午的时候,朱叔和她聊的正开心,朱叔松说拜师的事
,朱水清一下
发了,为这个事
和朱叔吵起来。
朱水清特别生气,说一个外都比她这个
儿得他的心是吧?
朱叔脸上挂不住,张惠借去茶坊那边,把她妈叫上一起走了。
等她回来,父俩在屋里关上门吵。
这都多久了?
张惠不放心,想了想,去竹林那隔壁朱二爷家,请他帮忙劝劝。
“为什么吵?”
“可能是朱水清听到朱叔要收我当徒弟。”张惠虽然不想承认,但是矛盾确实是因她而起。
朱二爷淡淡笑道:“我就知道,他早晚要收你当徒弟。你走前面带路,我去看看他们父俩吵累了没有。”
张惠走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