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案你就没说清楚。”
“我怎么……”
祝缨作了个制止的手势,说:“呐!你姑妈是带着孩子到外面看灯的时候,遇到了熟不得不与熟
说话,孩子哭闹,才命
把孩子带下去看灯的。熟
是蓝兴的儿媳
,这个你怎么没说呢?还有,派的三个
,带着孩子去,也不曾把孩子放下。发现孩子没了略一找没找到就及时回来禀报。”
“对……对啊。”
“你都没跟我说清楚。”
“呃……我没说吗?你也没问啊。这……有什么差别吗?”
祝缨道:“这些都是我跟京兆府下面打听来的,你还当你挺能耐呢?”
“那那……我这不是急的么我。”
祝缨道:“你要真问我,我得告诉你,难。找不到也不是京兆府不用心,找到了也未必就是罗二罗五他们俩的。”从细节上看,罗二罗五想安排这么巧合的
况几乎是办不到的。
“可……”
“你别心急了攀咬他们,真要查出来是别
的,他们不记恨你吗?
有亲疏远近,你
得过
家的亲侄儿?”
“哦,对哦。”
“你姑父私下怎么说?有没有怀疑的?”
杨六郎摇:“他现在天天骂
都来不及了,真有怀疑的
,早找上门去了。”
祝缨不肯在这件事上多发表意见,一个字也不肯接。直接告诉杨六,这事儿自己管不了,自己以前不是
这类案子的。而且是京城的地界,建议他们家先别跟王云鹤那儿较劲,现在还得指望
家找孩子呢。
杨六郎稀里糊涂地过来,又稀里糊涂地走,并点有用的消息也没打听得到。
花姐和张仙姑却对被拐的孩子抱以许多的关切,两个问她:“你也找不到这个孩子吗?”
祝缨道:“每年多少丢孩子的?能找回来的是少数。”
两叹息一回,也只能作罢。
第二天,她再回大理寺应卯的时候,同僚们还在聊这个事,因为罗元把悬赏又提高了一倍,誓要找到这个孩子。而罗元两个侄子被京兆府问话的事也已经传开了,许多
心中的猜测得到了验证。都觉得如果是他们俩,那倒也不是不可能。
大理寺诸都觉得罗元的侄子们谋害幼童的理由也是十分充份的。其一,罗元如果有了亲儿子,侄子还能从他手里拿到多少好处?其二,悬赏金额巨大,又言明不会追究,到现在还没
过来
出孩子,这
就不是冲孩子去的!
同僚们议论纷纷,直到郑熹等下朝回来才住了
。
祝缨去见郑熹的时候,郑熹道:“你最近还去京兆府吗?”
祝缨道:“也不常去。是有什么事要我去办吗?”
郑熹道:“罗元和王云鹤争执了起来,你不要卷进去。”
祝缨道:“还是为了罗元儿子的事儿?”
郑熹道:“就给王云鹤吧。”
祝缨很是忧愁:“那孩子现在是死是活还是两说呢,可别闹得不好收场。”
郑熹道:“那也不大理寺的事儿!”
祝缨不好在这个问题上跟郑熹起争执,就像郑熹说的,那也不大理寺的事儿。这事她既然知道了,也确实有点挂心,难道真的要变成悬案?又或者……
她忍了几天,各路消息却越发显得不好起来。连她家里,祝大、张仙姑甚至是杜大姐都说:“一个断了根绝了后的阉,又买别
儿子,真是造孽,现在还要骂王大
,他真是活该断子绝孙!”
罗元丢了儿子是真的发疯,这阉比正常的男
更在乎要个儿子。他一个宦官也不怕王云鹤了,竟然说出了“王云鹤治下也没那么好,他也不配管京兆”这样的话来。
这消息的来源并不可考,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说的,但是传来传去就传成是他这么讲的。京城的百姓也不考虑他有没有这个本事进谗言,都为王云鹤担心了起来,好些个百姓自发地给个阉找儿子。
一边找一个骂:“杀千刀的,这回找回来了你拴在裤腰带上,可别再丢了!”
王云鹤在京城百姓心中地位极高、缘极好,住京城的百姓慢慢动起来了,竟也没有找到这孩子。数
间,只有一条有用的消息——是一个小贩,看到一个男子好像是拿斗篷兜
包了一个孩子,她好心提醒:“留条缝儿,别闷着孩子。”
那道声谢,稍稍开了条缝,她看到了孩子戴着很贵重的项圈儿,与罗家要找的样式有点像。孩子穿的也不差,比那个男子穿得好,男子像是仆
一样。因为常有让家里仆
带孩子的,所以她也没有多想。据她说,孩子并不哭闹。把当
带孩子的三个仆
叫过来让她认,她说都不是。又问了男子的长相,没想到,这
长得十分普通,一点特色也没有。
不管有用没用,罗元娘子就给了她二十贯钱。
百姓不得不自发自愿寻找,又有赏钱刺激,竟再也没有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