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关灯
护眼
第229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祝缨道:“獠?生番还是熟番?”

汪县令叹了气:“老弟你真是京城来的,什么生番熟番的?可生可熟!”

生番即指没有纳朝廷户籍的,熟番即指纳的。当熟番的子长了,也就渐渐变成了国家的普通百姓了。一旦有些变故,连普通百姓也可逃山变成生番。当然,三者的租赋、徭役是不同的。

祝缨道:“汪兄,我已然到了这里了,还有什么你就直说了吧。”

汪县令见她不像要跑的样子,他为了自己快点离开,也就多说了些实话:“穷是真的穷,但又不至于饿死。富,又富不到这里,还是州城富,府城都没有那么富的。府、县城的周围,尤其是州治所之地富裕,往来贸易极多。极南方都是珍货,利润极高。京城的新鲜花样,他们也能摆上几件。只要别离开府城太远,住得还挺舒坦的。

那些獠,千万别惹他们!前前前任那位,不是县令,是知府,想立点子功。骗了獠几位主来会盟,把诓去灌醉了,都杀了。此后獠就不信任朝廷了。所以我劝你住到府城去,余事不要管。”

祝缨道:“并不曾听说还有这样一件事呀。”

“对啊。瞒着呢。我要不来这儿,也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件事儿呢。杀了主,驱赶生番编户籍是他的功劳。然后呢?”汪县令双手一摊,“还不如不管呢。”

祁泰跟当地的账史盘库,盘着盘着就觉得不对——严丝合缝。凡查账,合不上固然是有问题,太合了,问题更大。然而当地把库和账算得很准,祁泰也无可奈何。

汪县令见账也平了,终于说:“祝兄,来吧!”

祝缨也有心眼儿,她也将自己接收了什么、账面总数是什么之类都列了一张单子,让汪县令也画押,两这才算办完了割。

汪县令一见祝缨字也签完了,高兴地说:“今年公田的收成,就都收你啦!不必送!告辞!”

说完就乐颠颠地跑了!

朝廷给各衙司都分了一部分的公田用以取租等,公田的收成或者租子是用来做这一衙门的公费的。实际作中,这些收益还是主官说了算。这是地方官员们一笔不小的收,兼之种种其他的额外收益,才会有一些京官想谋外差。

汪县令连这一年的收益都不要了,足见福禄县实在不是个好地方。

……——

祝缨与汪县令办了割,明知道汪县令没有把所有的实都告诉她,也只能暂时接了这摊子事儿。

她先婉拒了当地士绅的邀请,将家眷、行李都卸到了县衙。

县衙比她在京城的宅子大了不少,占据了这一点儿也不繁华的县城最好的位置。靠北,正中,前衙后宅。前衙有正堂、值房等等,后宅是县令一家住的地方。

十分不幸的是,由于汪县令也不携家着在这儿住,所以无论是前衙还是后宅它都荒废了好几年。因为听说新县令要来,才匆匆打扫了一下。前衙还好,祝缨看了一看,值房、门房、牢房之类一直有用,还算整齐。

她并不知道,在汪县令跑去府城居住的时候,连县衙的后宅都有些小官小吏携家带来“借住”,前两天才刚刚搬走。

他们搬走了,这后宅里的柴米油盐、柴炭水缸之类也都搬走了,给他们留了个空屋子。房子就只是房子,丁点儿家具也是没有的。

祝大道:“这算怎么回事儿?”

祝缨淡定地说:“我见本地的竹具不错,正想试试竹制的家具。小吴,你陪大姐去外面选些家具,先选几张床来,今天先住下。”

县城很小,只有两间家具店,花姐听了祝缨的话,先去那家普通的铺子里买了几张竹床来。竹床很便宜,花费也不太贵。花姐又订了几个竹制的柜子、两张竹制的桌子。回来说:“其余的慢慢添置吧。”

祝缨笑道:“也好。”

花姐道:“你不与他们父老见一见吗?”

祝缨摇道:“不用。”

“咦?”

祝缨对她挤挤眼睛:“我可是个京里发过来的雏子,不会做官儿呢。只会照着书上写的来!且看他们怎么行事。”

花姐和张仙姑就叫上祁小娘子和杜大姐等开始卸车、收拾屋子。他们分派了一下,祝缨是住正房的,祝大夫住了西院,花姐住了东院。祁泰父俩住一个客院,小吴、曹昌、侯五都住偏院儿里了。

直到此时,一行才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并没有一个厨娘。让张仙姑和花姐做饭给侯五等吃是不合适的。杜大姐愿意做饭,手艺又令叹息。这一路上他们住驿站、吃驿站,何曾用过自己的厨娘?本地的味又吃不惯。到要吃饭的时候,这些才觉出不对劲来。

小吴在一边伺候着吃饭,看祝缨眉也不皱一下地就吃了下去,他倒抽一冷气:祝大这都过得什么子呀?

祁小娘子也看不下去了,自告奋勇:“以后我来烧饭吧。”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