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关灯
护眼
第245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得是于妙妙那样的大户家,里面正在做着饭。推开门,只见几个围着两大锅,屋檐下,一个净整齐的中年子正在晒着太阳,看她们活。

看到他来,们看了一眼,都站住了停下手。祝缨走近了大锅,看里面煮的都是掺着野菜的豆子还有煮得看不清的一点糙米,也算饭、也算菜。

她问:“这是给上工的吃的?”

“是,是啊。”

“粮食哪儿来的?各家凑上来的就是这样的吗?”

“是……”

祝缨提起勺子尝了一,没油没盐还有点硌牙。她皱皱眉,将这一菜粥咽了,对村长说:“你的好事。”

村长腿一软,跪了下来。

祝缨道:“我又不是来抄你家的,怕什么?”又对檐下那位小跑着过来的躬一躬身,“打扰了。”带退出了这家院子。

赵苏心道:太客气啦,全不像传说中那样的狠。

祝缨在村子里慢慢地转,村长、村子在家的儿子、侄子,以及若村民或跟随、或围观,也有躲在墙角指指点点的,也有小声嘀咕的,却都不敢大声。祝缨问老者:“阿翁住在哪里?”

老者道:“前前边儿。”

他倒不像祝家当年那样被挤兑到村外半山腰上,因为这个村子本身就依着个小山铺开。他的房子是间半塌的房,夹着两边两家板房中间。两边的房子基是石,上面是木,不能说如何好,到底是个家的样子。

祝缨看了一眼这房子,道:“你与他们同姓吗?”

“哎。怎么没过继一个?”

“哪,哪有愿意呢?老了有给挖个坑就得啦。”

村上躬身凑上前,道:“族、族里都会管的。”

祝缨道:“我走这些地方,这么使老的你是一个,可真叫我开了眼了。”笑死,活着这么作践,死了一埋就觉得对好了?

此时已近午,村又是一阵喧闹——赵翁等后续也跟了过来。

祝缨也不挪地方,就让小吴把叫过来,对顾翁道:“来了?”指指身后,“瞧瞧。”

一大群的乡绅也是极有威慑力的,村长汗透重衣。祝缨问关丞:“我免了逋租、不再加税,底下究竟办得如何?”

关丞拍胸脯保证:“并不敢违逆!”

祝缨道:“那好,祁先生,开始吧。”

祁泰就一个用处:账。

村长的账也是七零八落的,祁泰翻了个白眼:“这不叫账。”

如果算是账,也是一本狗账,烂得一塌糊涂。

村长一家子跪下来都磕了。祝缨道:“把老家扶起来。你呀,四个儿子,很威风吧?你威风了,你娘要为了你磕。”

她一看就知道这村长威风。这村长一个老娘,一个老婆,四个儿子,哪个村里有四个儿子都能横着走了。

祝缨皱了皱眉,道:“二十。”

村民们还没反应过来,小吴就大声说:“二十大板!”衙役上前,按倒村长先敲二十大板。

二十大板打完,祝缨并没有黜他的职,只是理解了王云鹤一路能做到京兆还保持着正直奋发实在是难得!一般见天处理这些事,多少豪都得磨没了,天下大同的信念都得灭。

她指着村长说:“我是怎么抽丁上工的?你家里歇着,倒叫旁代!”

村长的老娘哭诉:“大,要怪就怪我老婆子,小孙子正温书,叫他考学哩!”

祝缨看了一眼村长家的孩子,有两个一看就不像是个读书的样子——他们的手指不对。再看另两个,其中一个就有点书卷味儿了。她问这个孩子:“读过书?”

这孩子有点紧张,结结地说:“是、是。”

“知道什么是鸠杖吗?”

这孩子张了张,紧张得脑子里一片空白。祝缨道:“赵苏,你告诉他?”

赵苏道:“据《后汉书》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之为饰。是尊老敬老之意。”

祝缨指着老者问村长:“他是你同族?他多大了?同族有相帮之义,他一孤寡老,你叫他去抬石?混账玩艺儿!”

发作完了却又安排村长接着,让他的小儿子:“不是读书么?帮你父亲把账记好!”接着慢慢告诉他们,七十岁的老是有优待的,是可以不纳税、不服役的,活到八十岁,免除他一个儿孙的徭役,为的是这个儿孙可以侍奉这位老,九十岁,免俩。

祝缨说完,叹了一气:“咱们走吧。”

今天这事儿办得,她自己都憋气。但是换掉一个村长是没有用的,下一个村长如果想下去,要么是一个同样家里有好几个儿子的,要么就得特别明机敏能治得了全村的——有这样的,祝缨就给薅县城去帮忙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