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江大娘”三个字被记在册子上,学徒一个月只有一石米、一百钱,小江忽然觉得自己与以前不一样了。她也不要求住到县衙里,还住自己赁的那个房子,又问县衙的规矩,什么时候应卯,假怎么算之类。
小吴在一旁听了,心道:这可真是个狠,为了留下来连尸体都敢剖!侍
都拿来搬尸体!
小江却很快乐,祝缨让小吴给她讲县衙规矩,她见小吴走,还提醒了一下:“吴小郎?”
“哎?哦哦!我来对你们讲……”
福禄县衙就多了一个仵作学徒,这两天就守着一具
尸瞎瞧。早上集合的时候,小江就跟小黑丫
站在
卒的身后。她方言讲得好,以致
卒们都怪县城里以前怎么没见过她这号
。
…………—
祝缨的榜被小江揭了也属无奈,她本意是在福禄县培养出当地的仵作来。小江是从外面来的,
后未必就能扎根这里。来了,当仵作,再走,福禄县依旧什么也没剩下。
所以她才会犹豫,以为无用功。
但是福禄县的条件又摆在那里,不招这一个,一时半会儿也没别的肯自愿来当这个
仵作,且也得重新教。要命的是她们缺的不止是怎么做仵作,连字都不识,尸格也不会填。
祝缨倒也痛快,招来小江:“榜还依旧贴着,后有胆大心细的年轻
孩子,我也召了她们来。她们有不识字的,你带一带她们,教上一教。”
就把这摊子扔给小江了,她自己事太多了,实在抽不开身亲自去教。
小江高兴地答应了:“我这就去街上找。”
“不急,先把停尸房那个烧了吧。赵娘子在县城住了有些子了,我想她也该回去了。骨灰叫她带走,纵不认识,也埋得离家近些吧。”
小江的眼睛亮晶晶的。
祝缨道:“官吏俸禄从税赋中来,我们这些都吃过她的血
。”
小江的眼睛更亮了。
尸身被移到了城外点起了柴火,烧了好一阵儿才烧完,用一只大瓮装了,几块未烧尽的大骨落在瓮中发出闷响。祝缨将坛
封了,带回县衙,再请赵娘子过府一叙。
赵娘子在县城逛了几,也见识了祝缨判汤小郎君,见县城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心里也有了点主意。恰儿子也要开始进县学读书了,她便打算回家。临行前,她也想再见一见祝缨。
到了县衙,赵娘子这次就礼貌多了,先谢了祝缨也给儿子一些冬的用品。祝缨道:“我答应过贤伉俪,自然会尽力。”
赵娘子道:“他能来上学,也是多亏大。”
“他考得不错,悟亦可,福禄县要这样的读书
。”
赵娘子道:“考的?嘿!以前可未必就是这样的考!大,明
不说暗话,您做的我都看在眼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