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关灯
护眼
第250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侯五跟张仙姑、祝大吹这一路上京的事儿才吹了一半,被叫过来时还意犹未尽,猛听这一句问,道:“没有啊!哪能那个事儿呢!咱这不是过得挺好的吗?”

侯五这辈子也没过过什么奢侈的生活,到祝家之后才算安定了下来。问他,他也只会当面说:“挺好的。”

祝缨道:“你背后说过什么没有?”

侯五的脸绿绿的:“没、没什么呀……并没有说寒酸什么的……”

真的,就说家里主,仆半,那半个是小吴,因为小吴还得当衙役。他还找补解释了,衙门里换了新家具,都是新的竹具呢!

祝缨沉默了:“你休息去吧。”

她得看看郑熹的信里都写了什么!

…………

郑熹的信十分的平和,跟祝缨说,在外不容易,要照顾好自己。知道她有自己的盘算,但是生活上是不太讲究的,要注意身体,就算自己仗着年轻瞎折腾,还拖家带的呢。

又让她处理好她自己的事就行,京城这里一切都很好。只要祝缨把官做好,做出成绩来就行,不要分考虑什么际之类的事。他郑熹不像那些,故吏门生外放了,不给他刮地皮就觉得是不尊重自己了。他知道祝缨是什么样子的。

福禄县离京三千里,无论送什么东西都太费力了,意思意思就行了。福禄县离京城太远了,这路上损耗都是一大笔,押送的路上消耗又是一笔,索就别费了。

又说,京城里的际关系也不用祝缨想太多,有他在呢!如果祝缨有什么需要周旋的,就写信给他。京里那么刁,祝缨能刮福禄县几层地皮送礼喂得饱?他在京里随便就能打发了。

等等。

如此讲理,让后背都发凉了。

祝缨觉得此事不简单,马上拆了别的信,将信都看完了,才隐约猜到了发生了什么。

王云鹤的信里叮嘱她,不要仗着年轻就拼命的熬,她推行的糊名制之类,还是不要太激进,暂时也不要上书,就先试行着。又说把祝缨写的风物杂记也转给刘松年了,刘松年还是很喜欢的,但是还在骂祝缨,问祝缨给刘松年的信里都写了什么怎么就让刘松年满地蹦蹦了。

刘松年的信果不其然是在骂祝缨,骂她不识货,自己写的都是品,现在抽几篇给你看看!

陈相竟也给她写了信,说陈萌的一些经验能够对祝缨有启发,他很高兴。陈萌这货到现在才开始懂事,他也很欣慰,希望祝缨和陈萌以后能多多联系,两互相促进。两又都在做地方官,有什么经验也可以商量讨论嘛!

最后,陈相轻描淡写地提了一笔,他也跟郑熹谈过了,郑熹现在绪也很稳定,也不在东宫搞事了。所以陈相让祝缨也稳稳地来,不要着急,年轻最怕冲动,一冲动就会走弯路,反而会蹉跎岁月。蹉跎岁月还算好的,就怕起到反效果,把自己全家都搭进去一起玩完。让祝缨也不要过于关注东宫,盯着东宫的太多,不差她一个。

祝缨失笑。

她上回跟王云鹤顺笔提到了陈萌,可能这位公然夸奖陈萌的时候拿自己的话举例子了。而给陈相的信里,她也浅浅提了一笔郑熹。郑熹估计是为了这事。

她猜得确实不错!

想将县令做好是很不容易的,陈萌虽有不小的进步又借着丞相父亲的便利做成了些实事,得到的考评也不错。但是在政事堂众看来,是称不上出类拔萃的。全国县令几百上千了,真正让他们另眼相看的也不过十数而已。

王云鹤是个通晓世故的,祝缨的信到了手边,回忆一下陈萌做事也确实称得上“中上”。也就夸了陈萌“务实”,是个很好的亲民官。

陈相和王云鹤前后脚收到的祝缨的信,看祝缨信里提了一笔郑熹。

投桃报李,陈相就以老师的身份拦着郑熹聊了一聊。

彼时郑熹到了东宫已有些时了,东宫这个地方就如它的主一样,耀眼又尴尬。得太好了,离完蛋也就不远了。得不好,又得被骂死,也可能完蛋。

郑熹一个老手到了东宫,竟也不免出些小纰漏,又受斥责。太子“不上进”,皇帝骂外甥,东宫宦官跋扈,皇帝骂外甥,东宫官员犯法,皇帝骂外甥。

郑熹根本不能像在大理寺那样,将东宫官员都换成自己!得亏是他,换个当场就得回一句“犯法那个,不是陛下您钦点的么?”幸亏没说这一句,说了,他舅舅怕就不止是骂,还得打他了。

郑熹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待遇?他从小到大都是受夸奖的。现在他就像一个知道兄弟们要夺嫡的太子一样,虽然知道在东宫要谨慎,但也不能什么都不,就只好折腾折腾东宫。

陈相的指导十分及时,他告诉郑熹:“你今早那样的公文啊,以后先送给施、王二看,尤其是施。”

郑熹自然要问为何。

陈相便悠悠地告诉他,自己要渐渐淡出,过两、三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