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关灯
护眼
第257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那年年景不大好,收成不多,种倒是能种。”

有一个说话了,就有另一个也说。以为祝缨现在公廨田里还是应该以稻为主:“咱们这儿的,侍弄稻子是熟手。保本儿。要种麦,等收了稻再说。”

祝缨道:“我不用熟田。先寻个不大用的地儿种着试试。”

老农们你看我、我看你,都点:“咱们想看看去。”

第三天,她就带着这一群出了县城。

老农们看了这一片地,要么摇、要么叹气,也有说可惜的,也有说“再整整也是个好地”的。

他们告诉祝缨:要把一块不好的地种好,要花力,也要花时间,就是年年月月地种、积肥。一点一点给它弄好。现在这片地,应该是抛荒的,仅强于荒地。又指点祝缨应该从哪里开条小渠好浇地。

再耐旱的作物,它也得浇,“只是用水少些,又不是不吃水”。

有种过麦子的老农,跟祝缨说了期,以为祝缨现在完全可以先种稻。

连续看了几天,祝缨白天跟他们看田,到了晚间,又点起灯来整理笔记。

她想把这些都记下来,连同之后自己亲自试验种田的笔记,最后纪录出一本农书,以后哪怕自己在福禄县的时间不长,这里的也能用得到。顺便列一下本地气候与黄历所载之节气指导的播种时间等之不同。

试种的笔记里,她画了张表,哪块地种哪样庄稼,什么时候种、播种多少斤、用多少工、怎么用水等等都记下来,也记下庄稼成长的时间,什么时候抽穗、什么时候收获等等。

此时,春耕也将要开始了,老农们有的就着急,想回家帮忙。不能拉犁,帮家里收拾收拾农具烧水也是好的。

祝缨果然如约将铺盖给他们都带走,又另每再送二升米,依旧原样将送回家。与那种过麦的老农与另两个看着还算强壮的老农约定:“等春耕家里忙完了,再来帮我看看田。”

老农们上路的时候,祝缨却下了帖子,将县城内的各家富户请了来,有事商议。

各家富户接了帖子已不那么提心吊胆了,他们也想与县令联络联络感,更有想到县学的事儿,愈发笃定县令是想在这里做些政绩出来的。这政绩又不是抄了他们的家抢钱,那就配合一下好了。

祝缨在县衙设宴,却是为的一件事——牲畜。

大户家养的牛马非止一二,他们自家有地要种,也有自家的佃户之类,春耕谁不用呢?

祝缨并不要抢他们的,而是与他们商量:“你们自家用过之后,县衙出钱租你们的牛马。靠拉犁的,不得拉到猴年马月去才能完?有好牛,半天就得了。”误地一时,地误一年。一耽误了,这一年的收成肯定打折扣。

祝缨说了自己的方案:“不会累坏你们的牛马、也不在账上做手脚。我还是依旧户籍来,贫户有多少,就近划拨。都是有数的,多少,就给多少钱,你们可派牛倌、马倌跟随。县里不会占这租金的便宜,用的时候就清点给你们,到秋收之后,我再找他们原样讨回来。你们想用钱、帛、米结算都行。”

顾翁等都很惊讶,祝缨现在说的这个他们也不算陌生。许多地方官也都会做,一般是县里出耕牛,租得起就租,钱付给县衙,租不起就没办法了。能提供耕牛的县令,已算合格的了。

但是祝缨居然会考虑到全县百姓,听这气,她想帮这些全都用上牛,还是垫付租金且不收贫农利息?

顾翁有点感动,第一个站出来:“算老朽一个!”又建议,“春耕时牛马紧俏,也有抬高价的,咱们就在这里定个平价,谁都不许哄抬!”

赵翁等都附和,赵沣道:“也算我一个!又有,他们獠那里也有牛马,并不以耕种,我愿做中,再讨些来!”

祝缨道:“好!多谢诸位父老!霞那里,若有什么条件,可以让他们直接与我谈。”

“是。”

祝缨笑道:“请!”

第4章

县衙里的酒席吃得不错,虽然县令大自己不饮酒,却给士绅们提供了好酒。据说是京里送过来的,众士绅也都吃得醉醺醺的,脑袋飘、脚也飘。他们出县衙的时候,好些忍不住开唱起了歌,调子是福禄县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最普遍的调子,他们中的不少有点墨水,还临时填起了词。

唱太平盛世,有捧县令臭脚夸县令民如子,也有自己夸自己跟着了好事儿的。五花八门,嚎得半座县城都听到了。

待回到家中,一群老的、半老的士绅们的依然是绪很高。等到第二天起来酒醒,不少回忆往事就有了一丝丝的悔意。

顾翁答应时也是凭着“老夫聊发少年狂”,第二天就觉得有点不大妥当了——就这么把家里那么多的牛马给出去了?

他略有点不安,想到自己又是“首倡”就颇有点骑虎难下的味道。又担心如果是别家的牲出了事,自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