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关灯
护眼
第431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这封奏本祝缨字斟句酌,改了三稿,足写了小半月才写妥当。

写完了,她又不急着发往京城——麦收开始了!

祝缨对这次麦收十分的重视,南府宿麦以面积论已播种了全府粮食面积的四分之三,其中福禄、思城县几乎全部,南平、河东的一半多一点,都已种完。现在是收获的时候了。

这一次,祝缨将其他的事都放下,专心协调各处麦收。无论是收获、晾晒、储藏等事,只要有问题,随时都可以向府衙反馈。

等到收获完毕,各县报上来亩产,与祝缨估计的所差不大!祝缨先具本奏明了收获的况,南府今年秋天就能全部种上了,她盯到明年收获的时候如果没问题,那就差不多稳了。

奏本京,冼敬大喜!四分之三,那跟全部种上也没什么区别了!天地良心,他等了多少年了?再不成,他都要调出户部,给别做嫁衣了!

王云鹤与施鲲也很高兴,他们俩甚至跳了起来。施鲲哈哈大笑:“当年派出这许多出京,终于有了成效了!”

政事堂的钟宜见状,捋须而笑,心道:不想当年那个贫儿竟成栋梁了。

那一边,郑熹、冷侯都很高兴,郑熹是因为祝缨不避艰险做出了成绩,冷侯是因为他儿子冷云也上表了,南府种成了,再算上其余两府,约等于冷云成功了一半儿。董先生到底老成,给冷云盯着,发现再往南一点的地方,就不太适合种麦子,申请种双季稻,目前也在试着。这就是他自己的想法了,冷侯因此更加开心!

皇帝也难得高兴:“不错!还算顺利!”下旨奖赏祝缨,赐了锦衣、腰带等物。

这边奖赏还在路上,那边祝缨的信、新的奏本紧接着就送到了京城。她要为天下各偏远州府再抢俩名额。

想当然耳,朝上肯定会争吵一番的,这事儿不扯个一年半载是不可能的,明年能通过都算快的。

她奏本递上,又将此事放下,对顾同道:“走!咱们打猎去!”

顾同原本以为是到城郊打打兔子野什么的,没想到祝缨还带了帐篷之类,越走越偏,眼看到了山边。

顾同大吃一惊:“老师,这是要到哪里打猎?”

祝缨笑道:“进山。”

第22章 狩猎

“什么?!!!”梅校尉跳了起来,身前桌子上的碗碟跳得老高,落到桌子上沿着底沿儿打了几个圈儿才渐渐定在了桌子上。

军营禁酒,时刻练又实在无聊,梅校尉闲来无事就弄点儿肥肘子在房里吃着打发时光。手下的报告却让他没心吃东西了——南府知府,他往山里跑了!

这还了得?!!!

梅校尉问道:“他什么几时出城的?现在到哪儿了?”

小兵怯怯地:“昨、昨、昨天的时候就到、到、到山脚下了。”

梅校尉大怒:“你们都是废物吗?!昨天的事儿现在才来报?”

小兵觉得自己真是太倒霉了!怎么就到了他来禀报呢?他小声说:“您前天不是才说……撤回来,不用盯了……吗?”

话音才落,梅校尉一个蒲扇掌就落到了他的上,打完了,梅校尉也想起来了!撤回盯梢的命令确实是他亲下的,因为自从去年祝缨到了兵营来看了他一回、两聊了一会儿天之后,祝缨也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她既没有带去山下挑衅,也没有把南府境内的“獠”统统抓起来。

到了过年之后,祝缨更是一门心思全扑到了南府的治理上,什么学校啦、治安啦、宿麦啦……等等。梅校尉有家安置在南府城内,家里也能明显感觉到知府在府城花心思了,全家连烧火丫和洗衣服的老妈子都说,这个知府是个实事儿的,怎么能想得那么周到呢?有些事儿连他们自己都想不到的,知府都给到了。

梅校尉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知府他这么地忙,又很务实,那是真的在实事,不会惹事生非的。就算想,也没那个功夫。就在前两天,宿麦也收了,梅校尉自己兵营的自留田也收获颇丰之后,他就下令——那个盯知府的哨,撤了吧。再盯下去,这兵都要跑去给知府当跟班儿了。

好么!这才撤回来几天啊?这个知府就跟身后长眼睛似的,居然带找死去了!

梅校尉大怒:“他娘的小白脸!我就知道!小白脸都不是好东西,从来不长好心眼儿!他带了多少?粮道呢?!”他要切了这小白脸儿的粮道,让小白脸赶紧回来!好好的当个知府,把南府管好了多好啊!你的长处是治理,不是惹事!

梅校尉思忖着一些以前的传说,据说,那位前前前前知府,他刚到的时候也有点“励图治”的模样,然后就开始犯浑!

梅校尉不是不想立军功,其时不少部队的作用,或者说功劳,之一,就是进山猎取些下来。充实国家,这是功劳。这不是这边儿的“獠”不太好啃么?那还弄个什么劲儿?再说了,周围援兵如果没有默契,光凭他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