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缨道:“还有一点,各族都没有文字,耳相传不免会传错,就是自己年载久了也有记不清楚的时候。所以我想,立个碑,刻下来,有记岔的时候到碑前一看,对错自明。除了立碑,我再叫
抄写几份,各家都存着。你们以为如何?”
众又无异议。
祝缨又说:“除了苏县令,其余四位都不大识字,为免以后争论起来你们因不识字而吃了亏,还是学一学吧。如何?”
众也没有反对。
祝缨又说了番学的事:“番学四十
,医学二十
,各县都报名,番学一家六
,医学一家两
。”
郎锟铻有点迟疑地说:“义父,这数目不太对吧?”他识数,算一算六乘以五等于三十还是能算出来的,这有差额呀!
苏鸣鸾也已发现了问题,她想:义父难道还要将索宁家和艺甘家也设作县吗?这些名额是给他们留的吗?
她猜得很靠谱,祝缨的打算却不是固定在了这两家身上,她说:“各县还有散居的呢?譬如阿苏县,除了你管着的,是不是还有旁的族?咱们总不能因为散居的
少,就将他们抛开了不管。那多
费?”
这都是啊!有
就有财!
苏鸣鸾等也都了解了她这么做的原因,但是又提出了疑问:“他们要再从县里分出去吗?”
“你们各自的县里也没有学校吧?据我所知,都是巫师或者、长者
授,他们也不怎么识字。等你们县里各自有识字的
了,再各自回县里开个小学校,县里的事儿你们就自己办嘛。”祝缨说。
苏鸣鸾了解之后就马上同意了,她本就有此意,奈何几个跟她一起在福禄县上过学的现在
事还不够使,且这些
的学问也不很
,所以“学校”在她这儿不得不暂时搁置。
山雀岳父等则想:我将孩子送到大
办的“学校”里就行,办学什么的,以后再说。
前提定下来了,祝缨又将番学的事给敲定了,要他们在集市
易结束之前将名单
上来,他们也都答应了。去一趟京城,比说什么都管用,尤其是山雀岳父,他现在就想把
给祝缨。
祝缨再次为花姐招揽学生:“有儿也可以,我这儿有教
治病的
博士。”
郎中在山里与在山外的地位略有不同,山里各寨郎中的地位更高,郎锟铻等以为祝缨这样做也是给苏喆找伴儿,但也觉得这样自己不亏,也都说:“好。”
祝缨道:“定约的时候还有些事没有讲明,譬如这集市,这些子以来出了多少纠纷?判谁对判错呢?遇到了新事
,就不能当看不见,所以要小修一下,不能到讲理的时候没个根据。”
众也都表示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