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晋女匠师

关灯
护眼
第154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犁梢的亭民提醒道:“很耗力,推不动赶紧喊。”

犁掉,得三合力把犁抬起,其中一还得吆喝着牛拐弯。很尴尬,这是王葛纵犁铧,明明有两牛在牵引,可她仍使上全身的劲了。犁地浅、宽窄,都在把着犁梢的。犁出十几步远,王葛观察,比刚才那趟翻的土浅了得一半。

“阿伯别让牛动。”她蹲到犁底仔细瞧犁铧,然后站到侧面,离远、走近,看牵引受力的位置。再到牛肩旁边,看辕、看“抬杠”似的拴牛法。

仨郎君再次狐疑的互视。王匠师肯定不是闲来无事犁地玩的,她想啥?

这时,附近瞧热闹的亭民让开位置,议论:“看,桓亭长来了,还有程亭长。”

“别说,原先是桓亭长出门比武,才让程求盗管着咱苇亭的。”

“哦哟,那桓亭长比武赢了么?”

话!肯定赢了啊,家是亭长,还能把欢喜全挂脸上?”

王葛揖礼:“桓亭长。”

桓真还礼:“王匠师。”

亭民看王葛的眼更加敬重。王家没吹嘘,这小娘子确实是匠师!

桓真是听程霜说,王匠师在田间看犁地,看了半个时辰了,还在看,就一起过来了。“犁有问题?”

“是。”

他就知道,王葛绝不会无原由看犁、上手试犁。“何问题?严重么?”

“严重,问题很多。”

程霜绕犁走完一圈,纳闷。问题很多?他咋……一处都没瞧出来?犁铧、犁璧都没坏,犁梢、犁辕也都结实。

“阿伯们继续犁地。”王葛不再耽误亭民活,桓真、程霜跟上她。她一边走,一边讲述犁的几处问题。

后方,桓真脸色彩,程霜的脸色更缤纷!啧啧啧,这数落的,可不是刚才那架铁犁的问题,王匠师数落的,是大晋朝所有铁犁的问题!

耒耜(les):古代的铲土工具。

第29章 257 至县署

此次改良犁具,是王葛从事木匠以来,真正意义上的挑战。她知道后世曲辕犁代替了直辕犁,但曲辕犁是什么构造?哪些方面被改良了,甚至曲辕犁的外观是什么样的?王葛均不知。

但这又怎样呢?

她有融汇了古今思想的脑,她是通过各种严苛考试的木匠师,且知道有种更好的犁叫“曲辕犁”,这三点相加,足够了!

接下来的两天,王葛一直跟着亭民学犁地,更的了解犁地之难,感受犁铧功能的欠缺,才能将各部件一一改动。要改的更实用,而非凭添复杂。

十月初七。

苇亭来了位器宇不凡的布衣郎君,青灰衣襟上沾满黄尘。他年纪不到三十,未留须,眉间有一二浅的“川”纹,鬓角早生不少华发,即便如此,也难掩其眸的炯炯慧光。

直奔田间,注视王葛笨拙的犁地,她歇气擦汗时,才发现对方。

桓县令!

改造任何一种农具都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桓县令接到桓真的信后,只带了一随从就马不停蹄赶来了。

犁具前,王葛把自己的几处改良法都说了,制新犁的活肯定不能由她一个,而且涉及到铁质的犁铧和犁壁。再者,制新犁过程中,得不断试犁、不断调整。

十月初八。

亭署许王户闲几,一家兴高采烈驱着牛车,带齐行囊和吃食,送王葛去县署木肆,制犁的地方就定在那。配合她活的有三个木匠工,两个铁匠工。

王蓬终于见到清河庄有多大了,小家伙回看到那么多的牛羊,而且清渠上有好些桥啊,得多少过河才能用上呀。一家又去王葛曾经修学的南山,虽是远远观看,江面也无航行之船,但王家还是心满意足,开怀不已。

回苇亭的路上,王翁见晚辈们还兴奋议论这次出行,连阿艾都不犯困,老家挥手许诺:“等来年天暖了,亭里只要得闲,就全家出游。”

见过了别的山,阿禾他们才会知道,世上不止野山一座山。见过南江,孩子们才知野山河那么曲折、那么长,竟然跟南江连在一起,是同条大河。农民是该用心种地,但不能只配种地!必须让孩子们多出远门,多长见识。

将近苇亭,簇簇苇枝招展,把王菽的心境也梳理的开阔。从姊那么忙,都没忘了方履的事。从姊说的对,每个都有缺点,她负责方履的事,就该先想有无解决的办法,而不是一直嫌弃吴娘子制履慢。

换掉吴娘子,再来的就比对方强吗?吴娘子制履总出错,会不会因为她教对方时不够细心呢?然后吴娘子胆小,有问题还不敢问?那种事事不敢声张的怯懦,就像曾经的她一样。

月上墙

王葛回来县署先进马厩。马厩窄,才建俩月,棚内只有一匹白马。它俊逸矫健,是桓县令才得的坐骑“白容”,说是从西北得来。她不懂马,但不妨碍一见就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