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
两位长辈如此赤、的不信任,让苏彤垮下脸,委屈
说:“我也不想的,可现在不是没办法了。”
“为什么这么说?”陆母想不通,他们家何时到了不开补习班就没办法的地步?
苏彤只好将闪闪红星补习班不再开的事告诉婆婆和,并且勇敢面对自己貌似辅导不了小学生作业的这个事实。
陆母和陆老夫并不傻,很快就想清楚了其中的弯弯道道。
“你是想将补习班继续开下去,好有辅导敏儿?”陆母说出自己的猜测。
苏彤点:“出发点确实是这个,但经过昨天晚上的
思熟虑(她认为),以及跟一诚
讨论(依旧是她认为)后,觉得开补习班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市场。”
笑死,她也是要脸的好吗?怎么能真跟婆婆和承认,因为辅导不了
儿小学作业,就萌生了开补习班,宁愿这样大费周章,也要搞。
倒不是怕传出去,而是怕传下去,以后孩子大了,知道这事,她这个母亲还能有威严?
既然已经被上这条路了,当然必须得把立意拔高一点啊。
苏彤眼也不眨,张就道:“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那句话说得好啊,少年强则国强,开补习班可以帮助那些需要辅导的孩子打好基础,将来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建设国家。”
这点陆老夫和陆母还是认同的,正是因为关乎到孩子们的未来,所以她们才更喜欢苏彤想清楚。
“想清楚了。”苏彤坐直身子,郑重点:“这些事,总要有
去
的。”
这语气,不知道的还以为的是什么伟大无私的事。陆老夫
和陆母都被逗笑了。
“行,你想,妈支持你。”陆母的支持非常直白,就是给钱,当场表示
一半。
苏彤知道婆婆有钱,感动不已,但还是温柔又坚定拒绝了她这份好意。
“妈,不用,我们先拿一诚的钱,他赚钱比我们容易多了,万一亏了也没那么心疼。”
陆母一怔,但回过来后还是能接受的。这的确是儿媳会说的话。
而且儿媳也说得对,全家就儿子最会赚钱,不亏他的亏谁的。
苏彤是一个行动派,决定把补习班接过来后,没事就窝在三楼书房写企划书。
其实所谓企划书,也不过是努力回想记录那些曾经成功发展壮大的培训机构是怎样发展壮大的。
只可惜,她上辈子一天补习班都没上过,也没在类似机构工作过,绞尽脑汁想了几天,企划书也还是一张白纸。
最后,她决定化繁为简,就采用最简单的经营模式——控制招生规模。
苏彤信誓旦旦,摸索到盈亏平衡线,多一个学生都不招。
然而却忘了,有些事一旦开始了,多少身不由己。
简单的企划书写好,晚上陆一诚回来,苏彤就迫不及待拿给他看。
陆一诚没有因为这份企划书简单就轻视,认真看了几遍,给出了几个蛮关键的建议。
苏彤连忙拿笔记下,又对丈夫说:“我打算明天去找孙老师她们谈谈,看她们愿不愿意继续留下来工作。”
陆一诚想到她企划书里写的工作安排,请家政阿姨,请多几个辅导老师,晚上流值班,他觉得很大概率会。就算不肯,也应该会非常容易请到差不多学历的辅导老师。现在很多原本的国企工
没了工作,大量涌向私
企业。
苏彤也是这么想的,下岗、下一片哀嚎,她开补习班还能帮着提供一些就业机会。
陆母本来还有些担心儿媳这想法也是和开饰品店一样一时兴起,看到他们两
坐在客厅沙发上讨论得如此认真,她这才信了儿媳
白天说的,确实是有和儿子
讨论过。
感慨完还对儿子说:“这就对了,阿彤毕业后就嫁给你,也没什么社会经验,你要多帮帮她。”
陆一诚一脸问号,昨天晚上什么时候讨论过了?梦里吗?
疑惑看向妻子,看到苏彤羞涩笑了笑,哪还有什么不懂的。
他姑且就当他们昨晚确实切讨论过吧。
第二天,苏彤送儿上学后,顺道去了闪闪红星补习班。
原本盖在巷子,非常醒目的招牌已经拆了,大教室里摆放整齐的桌椅也都已经收好摆放在一角。
孙老师和李老师正在盘点家具,看到苏彤过来,都有些诧异和不解。
她们补习班已经彻底结业了,两正准备把家具清点一下,卖给二手市场。
孙老师疑惑问:“敏儿妈,你今天过来是……?”
苏彤笑笑,打量了一圈,感慨道:“这么快就收拾得差不多了?”
“嗯,既然不了,就早点处理完吧,省得看着……”孙老师说不下去,语气依然有藏不住的伤感。
李老师则多少有些生气,冷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