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横刀十六国

关灯
护眼
第225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在姚硕德的刀即将落下时,姚襄道:“且慢,饶他们去吧。”

“兄长!”姚氏兄弟大惑不解。

“他们不过是受之托忠之事而已,与吾并无仇怨,既然事不成,不妨去吧。”姚襄松开了手。

刺客一脸错愕。

“以后尔等远遁山野,活命去吧。”姚襄十分大度,还令取来马和粮食。

刺客有错愕变成了敬佩,纷纷跪在姚襄面前,“将军仁义!我等岂可枉为小?此皆殷都督之令!”

众羌将大怒,“不如就此南下,击灭殷浩,然后进取江东!”

姚苌两眼放光。

两边的矛盾几乎挑明,有苏峻、祖约等的前车之鉴,姚襄的未来几乎已经注定。

更何况姚襄也非善类,早有图江东之心。

“将军……”权翼、薛赞、王亮等士站了出来,“江东虽衰,仍是天下正统,将军若行此事,只恐麾下将士众叛亲离。”

不过北方多,江东仍是天下心目中的正统。

姚襄麾下一大半都是晋,让他们攻打建康,只怕会当场倒戈。

关键是,即便攻建康,也无法抵抗江东士族的反扑。

挟天子令诸侯那一套,早就不适用了。

姚襄目光一阵闪烁,脸上的热也渐渐平静下来,“吾即为晋臣,当恪守臣节,尔等亦不可为大逆不道之事!”

“唯!”几个兄弟还算听话,无反对。

姚襄又转对刺客道:“大都督心胸狭隘,尔等回返,必死无葬身之地,不如留下。”

“多谢都督!”刺客磕了几个响

此事传开,姚襄声名愈振,而殷浩名声越来越不堪……

第二百九十四章 科举

邺城非常大。

百姓迁走后,城中更显得空旷旷的。

魏国夫董氏多次请求搬出皇宫,但李跃没有同意。

有铜雀、冰井、金虎三台足够处理公务。

当年石勒攻打邺城,刘演、谢胥、田青、郎牧等乞活军凭借三台与石虎大战,抵挡多

石虎即位,又扩修了一番,内设马厩、武库、粮仓,台下有密道连接水门通往城外的漳水,三台中的冰井台下曾储存大量冰块、煤炭、米粟、食盐、胡椒。

从地势上看,三台居高临下俯视河北大地,本身就是一座军事要塞。

这样的地方,肯定不能错过。

搬进皇宫意味着与士卒隔离,与部下分开,一扎进堆里,周围群狼环伺,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李跃不敢有丝毫懈怠。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也全都搬进金凤台中。

中军大营设于铜雀园,一旦有战事,骑兵可以直接从厩门杀出,步卒从西南面的金明门出战。

除此之外,李跃还将尚武堂、讲武堂也搬了进来。

士卒的家眷则安置在内城之中,几家或几十家合住一座羯赵权贵们遗留下来的大宅院。

冉闵襄国惨败,覆灭的不仅是十万锐,国中物亦殁于阵中,刘群、崔瑾、申钟、條攸等重新搭建官僚体系。

魏晋时期,三省六部已经发展完善,一直沿用到后世。

“遍览魏晋之失,皆在九品官法,贤者不能朝,庸者占据高位,此法不可再用,今后录用官吏,先考其才,后试其德行。”

即位梁公的第一次大朝,李跃直接废除传统的九品官法。

从江东士族们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九品官法选出来的都是些什么,而江东在九品官法里面越走越远。

“梁公是说董仲舒考试之法?”刘群眼睛一眨,便知道李跃的用意。

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有记: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

分科举,考试进用,正是西汉最早出现,有秀才(茂才)、明经、明法、贤良方正、孝廉多个科目。

所以后世也有认为科举最早出现在汉朝。

不过昙花一现,东汉士族豪强茁壮成长,垄断了选拔之权。

“正是,此法名为科举。”李跃扫了一眼众

永嘉之,衣冠南渡,魏晋的大士族们纷纷逃往江东,北国士族正是虚弱之时,这个时候不在源上遏制他们,只怕东汉魏晋的弊病会卷土重来。

而地方上的豪强,心思全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没空管朝堂上发生了什么。

科举虽然不是万能的,但至少给了寒门庶族一丝机会。

lt;dv style=quot;text-lgn:center;quot;gt;

lt;scrptgt;red_x();lt;/scrptgt;【回家的路:WwW.ltxsFB.com 收藏不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