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官兵数不少,有一万五千
锐。可是除去官兵吃空饷不提,又分散在七十九个州县之地,急切之间,哪能尽数调动?更何况山西义军并非只有“紫金梁”、张顺、“闯将”等辈。
如今因为“紫金梁”等攻克辽州,引得义军纷纷出动。上天龙据吴城,窥视汾州;阎正虎据
城、文水二县,窥视太原。此外,山西义军四起,纷纷攻城略地,山西大有鼎沸之势。
这么严峻的形势之下,宣大总督张宗衡与山西巡抚许鼎臣不得不抛弃旧怨,携手带大军北返。
这时候远在京师的崇祯皇帝也听说了山西的军,不由为之大怒道:“亏得我以为这许鼎臣
如其名,可为国之鼎臣。如今看来,竟是袁崇焕一般
物,好作大言,欺君罔上!”
跟前太监听了,哪个敢提“袁崇焕这般物,不是陛下您自己提拔的吗?”只得眼观鼻鼻观心,心道:得了,这山西巡抚又要倒大霉了!
那崇祯皇帝心忧天下,哪里容许此二如此敷衍了事。他连忙一边下旨,责切张宗衡、许鼎臣速速收回失土,不然以丢失疆土论罪;一边下旨调动陕西秦兵
晋,准备全力剿灭山西贼寇。
此时,这山西巡抚许鼎臣早不顾占据临县的“豹五”如何,赶到了太原附近,驱逐了附近城、文水的贼寇阎正虎;而北向的宣大总督张宗衡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直接在沁水、武乡遇到了脱离“紫金梁”的“八大王”“扫地王”“
世王”和“
甲锥”四营。
第203章 黄榆关
也合该宣大总督张宗衡倒霉,这“八大王”在义军之中,无论实力还是名声,仅在张顺和“闯将”之下。如今又和其他三营合营,兵马三四万,实力并不在如今的“紫金梁”、张顺和“闯将”三营之下。
宣大总督张宗衡麾下边军虽然善战,可如今也不过四千马,也不敢轻言能胜。可是如今他麾下的贺
龙被他留在平阳府,而左良玉因为被河南士绅强烈要求,留在了河南,导致张宗衡根本抽不出其他
马前来支援。
双方无奈之下,只得咬着牙战了一场。一双兵马众多,一方皆是锐,本来胜负便在五五开之间。
好在双方皆无战心,激战了一天之后,“八大王”等发现损失过大,舍不得麾下
马,便率队离去;而宣大总督张宗衡更是生怕麾下
马折损过重,无法收服丢失的辽州城,双方便默契的离开不提。
且不说官兵如何调兵遣将,张顺自从驱逐了阳和总兵尤世禄以后,便建议二当家“紫金梁”早做决断。要么一鼓作气,围攻太原城;要么弃了辽州,东直隶等地。
结果“紫金梁”因报不明,迟疑难决。幸好张顺想起来自己麾下的张慎言本是朝廷大员,理当了解山西
况,便向其询问
报。
那张慎言闻言不由苦笑道:“我虽是朝廷中枢官员,却不曾参与军机,亦不知山西军如何!”
“只是有一桩事儿,我倒是了解些许。这山西之地设有宣大总督和山西巡抚二职,宣大总督张宗衡我等已经较量过了,暂时不足为惧,只是自那山西巡抚宋统殷战死之后,理当有新官上任,至今不得听闻。我恐怕此藏于暗处,不利于义军行动。”
张顺一听,心中也是一惊。他不了解这明代的复杂官制,如今听说还有一方大员握有兵权,也不由担心起来。以他之见,此必定驻守太原才是。
虽然张顺没有办法核实,竟是歪打正着,蒙对了山西巡抚许鼎臣所在。于是,张顺脆再次拜见“紫金梁”,请求义军一起撤离辽州城,东
京畿之地。
“紫金梁”正犹豫不决,正好得到消息,“八大王”、“扫地王”等前番刚刚和宣大总督张宗衡做在武乡过一场,这时候“紫金梁”才着急起来。
他连忙安排张顺与“闯将”前去攻打辽州以东的黄榆关巡检司和十八盘巡检司。
前番张顺有恩与“闯将”,先行了辽州城的“闯将”得了许多火炮,便送与张顺几门,这次张顺好歹又得了四门“大将军”。
这四门“大将军”火炮,径大小不等,大概在三寸七至三寸九之间,长在四尺五寸左右,重约千斤。皆用
铁锻造而成,通体用九道铁箍箍上,置于简易双
炮架之上。
张顺使李十安试一番,发现这几门火炮质量远胜自己之前粗制滥造的玩意儿。张顺不由大喜,连忙在城中寻找木匠,重新按照自己设计的炮车炮架制作一番,便携带着这些火炮出城东去。
黄榆关地处太行山处,四周重峦叠嶂,地势险要,素来有“太行首险”之称。黄榆岭主峰海拔1600多米,沿山几十里地均为断壁悬崖,黑色的山体壁立千仞,巍峨而雄壮,乃是连接山西、直隶的
通要道。
黄榆关并非一道简单关卡,乃是据险设关,两侧以长城相连。其前后亦设有墩台,一作烽火台之用,二作关城屏障,皆以山中青石砌筑而成。
张顺这番刚进崎岖的山道之中,便远远望见山顶处烽火四起,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