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的时候,刺溜溜只往下面跑,众拉都拉不住。甚至火炮的绳索直接拽着
往山丘下面滚,有的没抓紧的手都被蹭出了血。
好在这些物件都是铁疙瘩,也不怕跌打损伤。等到李十安带着跑下来一看,除了沾了点泥土,并其他无妨碍。
李十安大摇大摆的带着麾下数百士卒和炮手将这些火炮重新架了起来,横向对准马凤仪的石柱土司兵点燃了引线。
巨大的炮声再次响起,只是这一次它的杀伤力不再像之前那样跟挠痒痒似的,这一次如同串糖葫芦一般,一串就是一长串。
这石柱土司兵本就军纪严明,阵型整齐,正被李十安发过来的炮弹串了个正着。一道道血路出现在马凤仪的石柱土司兵阵型之中,这一次,这些土司兵想起了他们浑河血战的前辈们,再也顶不住了,整个阵内都出现了骚
。
马凤仪一看大事不好,连忙下令缓缓撤退。好个石柱土司兵,不愧有“白杆兵”之名,虽然整个军心都动摇了,依旧按照马凤仪命令,逐次撤退,节节抵御“八大王”的冲击。
李十安又命令炮手发了两
之后,发现“八大王”的队伍已经反包了上来,遮蔽了火炮的
界,无法再次
击了。
不过,李十安依旧不慌,大不了大家再费点力气,把火炮阵地再移动移动就是。
也怪不得李十安气定神闲,原来官兵派来骚扰的四百骑兵根本摸不到他的炮兵阵地,便被“革里眼”压制了下来。
这四百骑兵刚开始“划水”比较严重,后来见到李十安火炮的威力之后,也不由认真对待起来。
可是“革里眼”这是个“憨货”,跟随“紫金梁”以来,每每攻坚克难的时候,才将他放了出来,所以他对“划水”这种事
比较不在行。
所以,他就傻乎乎的带着冲了上去。官兵骑兵猝不及防,被“革里眼”打了一个冲锋,当场被打落下面三四十骑,便没了脾气。
打仗和打架差不多,一方占了便宜气势如虹,那另一方必然垂丧气、胆战心惊。
这官兵骑兵吃了亏,就起了惧战之心,不敢与“革里眼”对冲。这导致“革里眼”麾下的骑兵具有了更多的站位优势,而官兵骑兵却越来越被动,越来越不敢打,遂给了李十安的炮手发挥的机会。
这时候,双方已经激战了两三个时辰,太阳已经开始西沉。邓玘还没担心完马凤仪的石柱土司兵之事,却赫然发现太阳光线正从对面照过来,刺的眼睛都要睁不开了。
原来张顺营地在辉县以东,邓玘带领大军在中午赶到,双方便列阵而战,紧急之下,尚未来得及注意双方方位。结果,直到这个时候,邓玘才发现,自家居然逆光而战,端的睁不开眼。
邓玘哪里还不明白事的严重
?他连忙下令鸣金收兵,准备退回身后的营地。
当晚霞落在对面士卒面庞上的时候,张顺也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高兴的连忙站了起来,亲自抓起鼓锤,敲打起“鸣冤鼓”起来。
沉闷的鼓声宏亮而又急促,这是发起总攻的命令。自从上次张顺命令义军发起攻击,大家迟疑以后,张顺狠狠的数落了他们一顿。这些好歹都是一营之主,脸上挂不住。
这一次他们都学了乖,听到命令便毫不迟疑的依令行事。各自小鼓也跟着响了起来,催促着各自麾下的马发起总攻。
官兵这边一退,那边义军一进,顿时邓玘便控制不住了形势。正所谓“兵败如山倒”,正是如此。
战场之上,一旦有逃走而军官不能制止,就会造成其他
学有学样,跟着转身便逃。
一逃则百
逃,百
逃则万
逃。万
一溃如洪水,后面监军的士卒哪里还拦得住?
好在这邓玘也是逃命的老手,见事不妙,连忙整顿麾下士卒,抱团向身后逃去。
义军一看官兵大溃,顿时蜂拥而上,痛打落水狗。逆风仗不会打,顺风仗难道还不会打吗?
好在官兵营地距此不远,官兵很快就逃到了营地跟前。只是这营地门太小,顷刻之间无法容纳这许多
进去。
这时候义军又如狼似虎的扑了上来,可是如何是好?好在左良玉和马凤仪还颇为给力,他们趁机稍微整顿了一下军队,勉强列了阵势,抵挡了义军片刻,其他才得以伺机而
。
这时候,李十安的火炮又无法及时运输上来,“八大王”、“活曹”和“
世王”试探着进攻了几下,都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他们也舍不得麾下的
锐如此损失,更担心官兵困兽犹斗,便放弃了继续攻击的机会。
张顺远远地看到义军已经讨不得便宜了,更何况天色已晚,如果再等夜幕降临。在很多都是“雀蒙眼”,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夜盲症的
况下,夜战风险太大,得不偿失。
于是,双方暂时罢战,各自回营休息。
只是虽然是休息,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官兵这边,打了败仗。自然垂丧气,士气低落。邓玘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