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家请我当皇帝

关灯
护眼
第136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如今杨进朝夜兼程已经赶到,只需整顿一两,便能对义军发起最终进攻。若是义军在这渡河的紧要关,再有所迟缓,恐怕便就会遭到全军覆没的下场。

张顺原本就对这段历史不甚熟悉,更何况就算张顺能够牢记在心,如今历史上的细节也已经被他搅和的七八糟。

只是为了安众之心,张顺还不得不强忍着不安,反过来安抚外面的义军,屋里的妻妾。

当天夜里,张顺端坐在军营,强作镇定,却也不敢休息。他只能时不时询问义军派遣出去斥候的动向,询问是否有新报,询问是否有斥候失去联系,依此判断官兵的动向。

至于渡河之事,非力所能为,他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只是到了这时候,其他义军统领却是等不及了,他们一起赶来向张顺问询渡河之时。

张顺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道理,便强笑道:“此时已成,还请诸位子时收拾物件,只待寅时出发渡河!”借此又拖延了半宿。

诸将闻言大喜,只道张顺胸有成竹,他们便连忙连夜收拾物品,准备出发。

只是这两天气转寒,狂风大起,很多义军士卒、家属连夜准备出发之时,皆被冻得瑟瑟发抖、面色发青。

义军士卒也不由抱怨不断,甚至有暗骂道:“如是这厮明不能带我们渡河,我就拼了这条老命,也要讨个说法!”

不到寅时,“八大王”便急不可耐的跑了过来问道:“义军已经准备就绪,何须等到寅时,此时渡河岂不更好?”

张顺笑道:“时机不到,不能渡河!‘八大王’少安毋躁,我说寅时,定然是寅时渡河!”

好容易苦挨到寅时,又来催促张顺。张顺无奈,伸是一刀,缩也是一刀,只得姑且相信赵鱼,带领他们前往黄河岸边去了。

随张顺赶到了黄河岸边,只见滔滔河水竟为之不流。

那河面平整如砥,又如铜镜一般,正映照着天上的明月。只照的漆黑的夜晚,如同要亮一般。

只是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之寒”,如今天气才冷了一一夜,又能冻结多厚?更何况要撑得住过往马?

结果不曾想那赵鱼也气喘吁吁的赶了过来,张顺正待要问,那赵鱼只是点了点,然后高声喊道:“黄河冰面已经可渡,大家且随老朽过来!”他把众往垣曲与济源界处引去。

跟着他又走了一两里,来到河边,往那一看,只见河中早已结出了一条冰桥。宽约六尺,厚约三尺,正合适义军从此渡河。

原来那赵鱼立下军令状以后,夜守在这黄河岸边,观看河水结冰况。

但见冰面虽厚,却不足载马货物,那赵鱼知义军亦有红夷大炮等沉重物件通过,生怕冰面支撑不住。

此地乃是附近黄河最狭窄之处,距离最短。他便连夜带领士卒丁壮,寻来门板、床板等物,逐个摆放起来,连成桥状。

他们又亲自带烧水浇反复筑其上,一如当年曹用沙子浇水,砌筑冰堡的故事,竟是一夜之间造出来一条特殊的“冰桥”。

张顺见了也不由大喜,连忙暗夸道:“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也!”其余义军不知其中关窍,见此桥非是一般,再加上前番张顺祭祀黄河河神的举动,更是将之视为神迹。

有个别意志不坚定之辈,早已跪了下来高声喊道:“舜王果然有天命在身,河神连夜结出冰桥,助我等脱困!”

高呼,则唤醒了百,百高呼,则唤醒了千、万,一时间如同山洪海啸一般,纷纷拜起了张顺。

甚至有高呼道:“不若舜王趁此神迹,建制立章,做了皇帝,岂不是强似那紫禁城小儿?其余首领各分个将军宰相,也不枉从龙之功!”

其余义军首领闻此不由面面相觑,脸色难看。甚至“闯王”不由低哼了一声“装神弄鬼,雕虫小技!”

“闯将”闻此连忙小声劝说道:“‘闯王’慎言,如今舜王风正盛,又是义军的恩,万万不可与之冲突!”

“闯王”虽然有与张顺争雄之心,可是又不知关窍如何,不能当场揭穿张顺。他也不得不慑张顺如今的威望,只好又冷哼一声,以示不屑之意,却是再也不敢说张顺的不是了。

这时候义军的欢呼声、赞叹声早已盖过了所有的不满。毕竟,成功者不受指责!

第三卷 峰峦叠嶂

第1章 卢氏

卢氏,故虢国莘地也。《左传》和《国语》曾载:“有神降于莘”并“居莘六月”,即此为此地。

卢氏此地听起来像是一个的姓氏,实际却是一个县名。据闻得名于先秦卢氏国。汉武帝元鼎四年,卢氏始设立县治,传承到明朝时期,大致范围为后世的卢氏县和栾川县。

前些子渡过黄河以后,其他义军首领,甚至包括“世王”都便与张顺分道扬镳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