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献策闻言一笑,也不解释,只是说道:“这几我得了几句谶语,尚不知何意。直到来拜见主公,才明了其意!”
“是何谶纬之言?”张顺知他又要装神弄鬼,只好接话道。
“孩儿弓枪孩儿兵,孩儿打仗管教赢。只消出了孩儿阵,孩儿夺取北京城!”宋献策便摇晃脑的念叨道。
张顺闻言哭笑不得,就这?感你随便编个顺
溜就过来糊弄我?
若是老子刚才放了个臭,估计你还能编道:“胸中有丘壑,平地起惊雷,此乃舜王德,兆把大明捶!”
宋献策见张顺面露不以为然,才低声说道:“舜王善兵,岂不闻士气乃治众之本。一独斗,勇者胜,一军独斗,气盛者胜。这孩儿兵气力虽不如
,只是血气方刚、鲁莽好斗。”
“若是成丁,其上有父母下有老小,心中有了牵挂,心驳杂。遇险则避,遇勇则退,不足用也。唯有这孩儿兵最好糊弄,其不惧生死,但求功业。若是稍加训练,使用得当,定然气势如虹,势不可挡!”
张顺一听,哪里还不明白,这就是拿这群小孩子当炮灰使呢。他身为后世之,多有还有些底线,便低声问道:“都是十多岁的孩童,这如何使得?若是损伤一个,他父母又当如何痛苦难受?”
宋献策不由笑了,说道:“主公做事虽然万般皆好,唯有这之仁,素来不改。天下百姓亿兆,能老死榻上,又有几
?哪怕是帝王将相,善终者亦有几
?”
“主公可知这穷山恶水之地,如何有着许多百姓?他们本都是别处的农户,只因朝廷苛捐杂税重,无力负担。欲出售田产,亦无
收购。只得弃了田亩,躲
这
山老林之中过活。”
“若是有半点生机,哪个父母舍得让自己孩儿出来在刀尖子上来讨生活?可是此地百姓却甘之如饴。前番讨西南奢安之徒,平辽东之,朝廷从此豫西之地前后招募了数万‘毛葫芦’,皆慷慨赴死。”
“岂是他们愚昧,不知道自己会死吗?只是应了征,一来家中少张吃饭的嘴,二来也多少有点希望。若是战死,则多少得些抚恤;若是立功,多少有些赏赐罢了,如此而已。”
“若非有朝廷招募‘毛葫芦’,此地饥困之甚多,也当早晚反矣。到时候被朝廷屠戮一番,又和加
义军,有什么区别呢?”
张顺听了,不由愣了半晌。他前世多是听闻土地兼并之弊,未曾想大明竟然还出现大面积弃地而逃的形。
当初张顺在陈州亦见过百姓弃地抛荒的形,只道这是极少数个例,不曾想天下竟然严重的这种程度吗?
于是,张顺便趁机问道:“不知先生可知,这弃地是为何故?”
宋献策见张顺避重就轻,也只好应道:“我本是个游方道士,四海为家,常在豫东徘徊。往所见甚多,是以略知一二。”
“我大明有粮长、里长,纳税之时,数额皆有粮长、里长分配。若是与其有了私怨、过节,定然为其所不容。再加上大户势大,小户势小,纳粮之时,难免有田亩与赋税不符之处。如此,这些小门小户,多是家亡的下场。”
“大明赋税素来按照黄册和鱼鳞册征收,一府一县一乡一里,素有定额。只是长此以往,编户欲少,户丁赋税便欲重,百姓也只好弃了田亩,逃亡山林去了。”
“这些田亩若想发卖出去,必须将赋税补了,不然哪个肯买?于是,天下百姓虽欲多,天下耕地却欲少,朝廷赋税拖欠欲多,遂至于此!”
张顺前世虽然是个明,听到此处也不由感慨道:“若此,这大明合该灭了!”
第45章 练兵(上)
当张顺听从了宋献策的建议以后,开始招募十三岁以上的半大小子,不过数便招募完毕。就这样,还有许多孩童舍不得离开,强烈要求加
义军“吃饭”。
张顺本来粮食也不富裕,只是为了扩充实力,才咬着牙硬着皮招募了这几百
。如今虽然他有些心疼这些光着脚丫子,衣衫褴褛的孩童,还是不得不狠心拒绝道:“名额已足,等来年吧!”
其他孩子听了,垂丧气准备散了。这时候有一个年龄稍大的孩子犹豫了一下,站出来说道:“将军不过多了几张嘴吃饭,便能获得我们十几个英雄的效忠,天下哪里还有这样的好事呢?更何况我等都是贫苦家的孩子,除了手中的弓箭长枪,身上的
衣服便一无所有了。”
“若是将军想等到明年再招募我们,恐怕我们早已经饿死在不知道哪个山沟里去了。既然如此,将军何不发一发善心,赢得十几个壮士的效忠呢?”
张顺闻言一愣,见他齿清晰,言语颇有条理,倒有了几分欣赏之意。他便笑道:“如今你腹中空空,瘦骨嶙峋,又如何敢称壮士呢?”
那孩子也不过十五六岁,闻言拍了拍自己消瘦的胸膛道:“山中的饿狼若不饥饿,哪里肯给做狗呢?圈里的牛羊虽肥,也不过为
所屠罢了,将军岂能以胖瘦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