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家请我当皇帝

关灯
护眼
第168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登封和禹州四地赚取了不少粮食,一时间无有缺粮之虞。

张顺便在登封附近把之前胁迫过来的余大忠麾下“毛葫芦”、魏知友麾下五百兵及汤九州麾下三四百兵一并编练一番,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原本张顺所带步卒分别为李际遇、“世王”和“治世王”麾下共六百,萧擒虎麾下新练孩儿兵六百余,合计一千二百左右。

魏知友麾下的锐和汤九州的兵皆是可用之兵,张顺直接把他们打散了,重新编制为九百,分别分给李际遇、“世王”和“治世王”带领,让他们实力增长到每麾下五百兵。

其余一千余“毛葫芦”,武艺熟,却未经过训练,张顺便一并托付给萧擒虎带领。

反正这位萧二哥已经有较成熟的练兵经验,又有麾下六百余训练有素的“孩儿兵”可以压制他们。

于是张顺便把那以矿徒为主的一千五百余的“毛葫芦”一并编制在萧擒虎麾下,让他时时带着训练一番使用。

就在张顺编练步卒之余,当地“地蛇”陈金斗和李际遇又前来拜见张顺。

那李际遇率先谏言道:“嵩山乃五岳之中,地势险要。据此地东向可窥郑州、开封,南向可觑禹州、许州,西向可与义军夹击洛阳,乃是一处军事要地。”

“如今任辰等又起事禹州,既然主公有心凭借此之力,又岂能坐视不理,待其自生自灭?只是此地距离河南府城太近,浅水容不下真龙,若是驻军太多,又恐为官兵集众所。”

“以吾之见,当留一将军在此,依山借势,安营扎寨,以谋远。若是任辰等势大,可观其志向;若任辰等旋灭,可降服其残部,以为义军助力。”

张顺一听,心中便乐了,这是李际遇毛遂自荐,以求留在此地。

众将出卢氏以来,已经知此次东征只是为了吸引官兵东向罢了。即便是到了嵩县,大家也知道此乃权宜之计而已。

这李际遇亦是野心勃勃之辈,前番独自造反不成,只好无奈投了自己。如今见义军到了自家家乡,难免又起些心思。

张顺不置可否,又看向陈金斗。那陈金斗则笑嘻嘻道:“我和际遇老弟只是刚好偶遇而已,所言并非是一个事。”

“我听说自古取天下之,没有不重视才的,没有不重视读书的。主公如今承天应命,为民请命,不可不效法先也。”

“中州自古为文教兴盛之地,才辈出、俊杰遍地。如今文运虽衰,不及江南之地,仍有可取之处。据此地十余里,有一书院名曰‘嵩阳书院’。”

“乃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先后又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二十四在此讲学,文风盛极一时。”

“待到宋末,毁于战火。及至嘉靖年间,有知县侯泰在其原址,复建嵩阳书院,辟二程祠堂,聘师聚徒,苍谷王尚絅为其题名,学院遂复。终因四百年兵灾兴废,不复往昔之盛矣。”

“好在此地如今上有百余学子在此,虽非良才,亦可作刀笔书吏。主公可趁机请之,不枉白来这登封走一遭!”

陈金斗言语未落,那李际遇不由怒目而视道:“陈金斗如何如此无耻也!际遇请主公斩陈金斗以谢天下。”

“咳咳咳!”陈金斗闻言差点被水呛到,往都是他搬弄是非,向主公进谗言“斩谁谁谁以谢天下”,结果没有想到有一天还能到自己上。

第81章 一石二鸟

也难怪李际遇怒气冲冲,当时百姓对读书还是非常尊敬,以为是“文曲星”下凡,将来都是出将相的物。

如果当初兴盛的嵩阳书院还在,家乡在此地的李际遇、陈金斗等多少也能沾点光。甚至如果能稍有家产,家里孩子再有点天分,未必不能借机院读书。

李际遇最早的愿望倒和明太祖朱元璋差不多,老婆孩子热炕。他甚至都计划好了,若是妻子诞下男孩,他一定竭尽全力送他去嵩阳书院读书,将来好做个大物。

好家伙,先是热炕没了。再后来孩子没了,到现在甚至连嵩阳书院都要没了,也难怪李际遇和陈金斗急了眼。

陈金斗见张顺踟蹰起来。毕竟天下无论谁坐江山,都离不开读书帮忙治理天下。他生怕自家主公听信了李际遇的“妖言”,拿自个祭旗收买心。

他连忙解释道:“际遇老弟误会了,我这不是要毁掉书院,反而是保护书院呐!”

“如今任辰起兵于禹州,战火早晚也要烧到这里来。那任辰你我皆知,他本是凶残蛮横之辈,岂能如我们主公这般民如子,不扰百姓?到时候,恐怕那嵩阳书院才是毁于一旦。”

“与其如此,不如我等先把嵩阳书院的学子请到主公麾下做事。一来保全嵩阳书院的读书种子,以便将来再复书院之盛。二来他们也可以混个从龙之功,立德立言,省却了科举之苦。”

lt;dv s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