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诏携带睦自强、张全昌诸将,由宣大而来,被其阻在黄河以北,数不能渡,由是败北。”
“今陈督师督大军东向,若是被‘顺贼’如法炮制,堵在新安诸县,进不得进,退不得退,又能如何是好?”
“我听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今我吴甡虽然愚昧,也偶有一得。以吾之见,督师何不亲督大军从陕西而出潼关,命曹文诏督众将自河内而驱伊洛。”
“如此,使那贼左右为难。击左则右至,击右则左至。左右皆击,则左右皆败。左右不击,正好合围贼
于洛阳城下。”
原五省总督陈奇瑜也不是那不知兵之,否则也不会被崇祯委以重任。
当他接到山西巡抚吴甡的书信以后,不但从善如流,还特意下令王朴、倪宠率领京营,不必前往陕州汇合,而沿洛河而下,走“南崤道”与走“北崤道”的中军遥相呼应。
如此三路大军进发,一举击盘踞在洛阳城中的“顺贼”。
只是陈奇瑜想到挺美,奈何却不知卢氏早已经成为义军的天下。本来一无所知的张顺,却因为京营倪宠和王朴路过才看出部分端倪,这也是张顺坚持要先发制,亲自率领主力前去攻击京营的原因。
分进合击乃是战役的常用手段,“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也是常规的应对方法。结果究竟如何,还是要看双方博弈。
进攻一方既然敢于分兵,自然是要保证每路兵马都不会被敌一举吃掉。
比如总督陈奇瑜这一次进攻,聚集了两万余大军。
其中北路军京营倪宠和王朴各领一营三千马;共有六千
马。
南路军曹文诏一部,除了曹文诏本部一千七百,睦自强一部一千五百
,张全昌一部八百
以外,又从山西巡抚吴甡那里借调了二千
,合计六千
马;
而陈奇瑜所率中军,有麾下标营一营三千,副总兵杨化麟、柳国镇各率领一千五百
;参将贺
龙和刘迁各率领一千
,合计八千
。
依照总督陈奇瑜所得报,“顺贼”麾下当有四五千可战之兵,哪怕按照总兵曹文诏声称的七千之数,亦无法短时间击败任何一路官兵。
兵法曰:“攻则不足,守则有余”。只要将士用命,任何一路哪怕遭到义军袭击,犹能立营自守,以待别路支援。
那京营王朴和倪宠刚一和义军接触便吃了个大亏,损失千余马。
他们便起了将张顺拖在此地,然后赶快派遣信使前往“北崤道”通知总督陈奇瑜,让其率兵从陕州过雁翎关绕道永宁县县城后面,截断义军归路的心思。
于是第二天,王朴、倪宠便一边率领大军列阵邀战,一边派遣信使前往“北崤道”寻找总督陈奇瑜。
京营昨晚虽然损失惨重,伤亡的大多数却是步卒,骑兵几乎毫发无损。
京营麾下拥有近两千骑兵,于是王朴便临河列下两个方阵。靠近河边的一个方阵有一千左右,中间的方阵有两千
左右,剩余两千骑兵布置在靠近山地的一侧,护住京营左翼。
张顺倒也不怂,列了六个小阵,与官兵对阵。其中靠河一侧前后为“世王”部和萧擒虎部,中军前后“治世王”部和蒋禾部,山地一侧为前后为贺锦和贺一龙部。
张三百带领一千守城,魏知友和曹变蛟一千二百名士卒作为奇兵,暂且在城中待命。
别看张顺麾下步骑皆少于京营,其实由于这附近的河谷狭窄,官兵并不能发挥自己出战士卒较多的优势。
“咚咚”的战鼓响起,双方皆迈着沉重的步伐,向对方阵型迫过去。
双方接近至百步开外,义军鼓声一转,三千士卒便齐声高呼:“虎!虎!虎!”
一时间杀声震天,睥睨四野。特别是经过城北的凤翼山阻挡以后,回声阵阵,更是助长了义军的气势,官兵闻声皆相顾失色。
原来上次因为张顺带动士卒呼喊以后,压制住了曹变蛟冒死冲锋带来的士气以后,张顺就发觉了这个“不要钱的技能”。
遂后,他专门让士卒提前练习了一番,今使了出来,果然义军士气大涨。
那王朴和倪宠也不由一惊,两好歹老于军事,岂能被这种雕虫小技所惑?于是,王朴连忙让亲卫挥动大旗,发动让火铳手
击的命令。
京营和其他边军不同,装备的鸟铳较多。按照正常令,需要等到敌
接近一百步的时候,鸟铳才开始
击,只是如今双方士气彼涨我跌,王朴也顾不了许多了。
随着一阵炒豆子似的火铳声响起,义军的呼喊声顿时为之一顿,硝烟弥漫了京营的阵前。由于距离太远,官兵的第一击没有取得多少像样战果。
不过,军令已经下达,一切只能依照往训练行事。这个时代有没有电报电话,王朴也不可能具备能够
细到指挥火铳手只
击一排的能力。
这玩意儿倒不是什么稀罕物件,嘉靖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