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家请我当皇帝

关灯
护眼
第234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城不过有五万石粮食罢了,再加上收缴其他贪官污吏家当,也不过六七万石。”

“前番士卒吃喝姑且不提,仅目前义军麾下六营一万八千余,按照每一年粮四石计算,尚需粮七万二千石有奇。”

“若再加上他们这一万五千余,我恐怕一年没有十五万石粮食,义军恐怕无法度过这个难关!”

张慎言所言之事,张顺如何不知?不过,他还是摇了摇,笑道:“张公只会做减法,不会做加法吗?”

“义军手中粮食再多,若是无法保证不被夺取,又有什么用呢?前些子,我麾下只有五千马,吃食暂且勿忧,可是又有什么办法保证我们能活着吃到这些粮食呢?”

“我固知我军粮食不足,已经命李百户前往各地,催王府田亩子粒和银两,年前当有所得。更备下银两,前往各地购粮,尽量满足义军吃食。”

“至于其余之事,容后再议!”

张顺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张慎言便不便再说些什么了。

只是那吕维祺稍微犹豫了一下,对张顺拱了拱手道:“我有一事,本不当说,只是舜王仁义,我于心不忍,又不得不说!”

张顺心中不由纳闷,这吕维祺素来如那徐庶曹营一言不发,不知今又是何事

本着忠言逆耳的心态,张顺便点了点道:“说不说在你,听不听在我,你又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吕维祺稍作犹豫,这才大胆地说道:“这些子我与宋先生两乡里,拜访里长、乡老,却发现由于今年大旱,民多因为青黄不接,无以为生。”

“我亦知军中亦乏粮,奈何民生多艰,嗷嗷待哺,不得不使舜王听闻也!”

所谓青黄不接,便是百姓上一季节收获的粮不足以支撑到下一季庄稼收获,颇为类似企业的资金链断接。

如今才十一月中下旬,距离秋收也不过多久,这便断粮了?张顺大吃一惊,连忙问道:“百姓家中尚有几之食?”

吕维祺见张顺神色严肃,这才有几分尴尬的应道:“这一冬暂时无事了,只是我估计顶多撑到开春。距离夏收,预计有两三个月的缺额!”

吕维祺本以为张顺会因为谎报军,把他臭骂一顿。没想到张顺细细思量了半天,不由笑道:“既然如此,那么官府的秋粮百姓就切莫再了!”

“传令下去,因为今年天灾不断,百姓田亩歉收。若有愿意归属义军者,可免征当年之粮!冬闲之时,能够跟随义军挖掘蝗蝻,平整低洼者,以工计粮,以工代赈!”

吕维祺和那张慎言闻言不由眼前一亮,张顺这办法倒是一举数得。既能够征发更多的百姓,又能够给百姓补充一些食粮。

只是,随即二又不由暗暗叫苦。吕维祺和张慎言两相视一眼,沉默了片刻,那张慎言只好进言道:“主公之策虽是两全其美,可是一来义军粮食愈发不够用了,二来我二麾下手不足,早已经焦烂额。我恐怕我们又难以面面俱到,将此事办的圆满。”

张顺闻言笑道:“粮食之事,大家也都出出主意,我尽量予以解决。至于手不足之事,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征调抱犊寨吏员。他们皆是我军在抱犊寨开荒、丈量田地之事培养的才,足以担此重任。第二,嵩山书院学子有七十余,除了部分担任文员以外,其余等倒也清闲。”

“这两我便拜访左冷禅老山长,一来聘请家弟子,需要给他打个招呼,以免起了冲突;二来,这吏员的培养理当开始着手起来。”

“有关算术和丈量的册子,上次培养吏员的时候,早已经编制好了。这一次,正好让老山长补充一下,脆重建一个书院,专门招收略懂笔墨的少年子弟,用两个月时间尽快培养出来。如此,也能够减轻两位的负担。”

张顺一副凡事不决开学校的办法,还倒真是让张慎言和吕维祺大开眼界。

不过,遂后两思量了片刻,亦不得不叫声好。别看这些都是琐碎小事,却是义军根基所在。若是假以时,张顺定然会割据一方,虎视天下。

吕维祺辞别了张顺、张慎言等以后,连忙三步并作两步赶回了家中。

顾不得擦拭额的汗水,便大声喊道:“夫何在?速速与我研墨,早早与我备了笔墨纸砚!”

吕夫一听,便知晓吕维祺有机密之事,不欲让他知晓。她连忙应了,不多时便把书写物件备的一应俱全。

那吕维祺这才喘了气,挥毫写就道:“督师在上,原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顿首再拜:贼占据洛阳城久矣,练兵马、整吏治,廓然有大志。今不取,将为天下忧!洛阳百姓,城中士绅,俟君来久矣。督师若能提大军前来……”

写着写着,吕维祺突然一顿,竟然掷笔长叹。

吕夫心下奇怪,不由连忙问道:“夫君这是何意?如何书写到一半,却掷笔而断?莫非贼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