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家请我当皇帝

关灯
护眼
第272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结果他麾下马又少,战力又不高,焉能是洪承畴大军的对手?官兵只发了两炮,一个冲锋便打的王绍禹弃了阵地潜逃回城。

张顺见了倒没有责备他,反倒劝慰他:“胜败乃兵家常事,今派你前去阻拦,不过让你见识见识官兵的手段罢了,以免回遇上了不好对付。”

河南总兵王绍禹一听,不由又惊又喜,看张顺这意思,莫非是想栽培自己?

且不说王绍禹如何心思,且说那洪承畴过了拦马土墙之后,便能望见洛阳北门安喜门。

只是经过韩霖、高一志主持改造以后,这城门一左一右分别有两座锐角敌台夹峙,如同两支挥舞起来的螃蟹钳子一般。

五省总督洪承畴经过多番攻打紫微星堡以后,识得这敌台的厉害,不由提醒道:“诸将且小心行事,切莫白白送了命。”

左光先、王承恩、贺龙等也不由心中一突,暗道:恐怕又要拿命填了。

谁的命不是命呢?虽然将领不拿麾下的士卒当看,但终究是自己的立身之本,也怕损失过多了。

所以,官兵最开始便先利用红夷大炮和大将军炮对洛阳旺喜门进行炮击。

炮弹像雨点一样打在洛阳城墙之上,把夯土城墙城墙外面的包砖打个碎。只是青砖虽然碎了,厚实的夯土城墙依旧无碍。

明代洛阳城建于明初,在高效而有廉洁行政作风下的建筑,虽然比不上那些以糯米为粘合剂,蒸土筑城的坚城,好歹也是真材实料,没有半分偷减。

短时间,官兵哪里攻的?而城上义军亦早早拉出火炮,断断续续对城外展开了反击。在一场声势浩大,却颇为无聊的隆隆炮战声中,再度拉开了洛阳城攻防战。

第303章 断其归路

五省总督洪承畴在洛阳城下发起了一波又一波攻城,张顺却见招拆招,只防不攻。

这倒不是张顺惧那洪承畴麾下马众多,反倒是他“复活”以来,“胃”变大了许多。

原本仅仅打算击败洪承畴的战略目标,如今已经被他修正为“吃掉”这三万余锐秦兵。

后世伟有句话说的好,“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前番洛阳城下大战,义军虽胜,但由于张顺意外阵亡,而没有进一步扩大战果,仅仅以伤亡五六千的代价逃回了大营之中。

若是但以数计算,其实官兵实力犹在义军之上。只是官兵以多打少,以强凌弱,还被义军打的大败,士气大伤,其实发挥不出来原本的优势罢了。

于是,张顺便动了脑筋,试图一举吞并五省总督洪承畴部。

当张顺提出这个打算的时候,不但张慎言、宋献策和红娘子大吃一惊,甚至连曹文诏、陈长梃这些义军将领都极力反对。

虽然历史上不乏以少胜多的战例,但是大多数战争还是遵循最基本的规律。

《孙子兵法》曰: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虽然这其中数值未必特别准确,但是也能够大致反应一方要想达到自己的军事目标,大体需要的数。

一方具有十倍的数优势才能围歼对方;五倍的数就可以直接冲上攻打敌;一倍的数优势需要分化瓦解敌,各个击;而双方数差不多的时候,尚有一战之力。

现在义军数勉强也才能够凑出三万之数,尚且低于新败官兵的三万五千,若是野战敌倒也罢了,岂有以少歼多乎?

张顺连忙将自己的计策和盘托出,这才勉强说服了众

原来张顺的计策倒也简单,第一步就利用自己“身死”的假消息,麻痹大意洪承畴,吸引其全力攻打洛阳城。

具体办法就是找老山长左冷禅的弟子黄德清冒充吕维祺弟子元谋的笔迹,以及让吕维祺儿子吕兆麟将功赎罪写信与洪承畴。

当时洪承畴接到的那些书信,除了他自己派洛阳城探子的以外,其余两封正是“元谋的书信”和吕兆麟的书信。

可惜那洪承畴老巨猾,三厢验证,依旧缩营中,亦不肯出。好在终究“闯将”等攻陷中都凤阳府的消息传来,在朝廷的压力之下,这厮才不得不离开了“温暖的小窝”,向洛阳城发起了全力进攻。

说实话,张顺原本计算是让“闯将”、“活曹”和“八大王”切断漕运,也不知道为何差阳错之下,却了中都凤阳府。

好在效果都是一样,依旧让朝廷焦烂额,也幸好没影响到张顺的大计。

当然,五省总督洪承畴也不是傻子,久攻不下自生离去之心。张顺便连忙命令曹文诏、曹变蛟叔侄再度书信联系洪承畴,私下和他讨价还价,诈称准备“打开城门以迎王师”,让洪承畴举棋不定。

其实从五省总督洪承畴发兵攻打洛阳城的时候,张顺早派遣陈长梃、李牟二率领两营六千官兵偷偷向西直扑宜阳县城。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