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他扛下来此事。
傅宗龙见无可奈何此,也就不罢了,便细问其故。
那左良玉连忙添油加醋一番,声称:“顺贼亲至,率领大军五万,朝夕不歇,番攻城,以至于禹州、长葛不守!”
河南巡抚傅宗龙闻言不由冷笑道:“你莫非真以为本院不敢治你的罪不成?你若再胡说八道,误了军机,恐怕大司徒也保你不得!”
明代所谓“大司徒”,乃是户部尚书的别称,又称:地官、计相、大司农。其实就是指代如今的户部尚书侯询。
那左良玉吃了傅宗龙一吓,这才厚着老脸应道:“我观贼旗号如此,想来实际差别不大。”
古代用兵,多用金鼓旌旗进行指挥,这也正是另外一方借此探查对方数的重要依据。
所以,也常有将领多张旗帜,以虚张声势的行为。
那左良玉既然强调旗帜,其实已经算是服软承认自己汇报的数量不准了。
傅宗龙挥手把他赶了下去,这才对朱大典说道:“这厮也没说实话,以我估计贼当在两三万之间,与我等相比,并不占据优势。”
“若是再合兵睢陈总兵骆举,徐州副总兵马爌及太监卢九德万余,当可有一战之力!”
“只是长葛不过一县城耳,何必能聚得如此多马?以我之见,我的当按计划,继续攻打长葛,坏其心腹,使其南北不能照应。”
那长葛正处于新郑和许州之间。若是长葛为官兵所据,那么新郑和许州之间无法及时策应,因此更容易被官兵各个击。
“既然如此,我这就下副总兵牟文绶出兵!”朱大典闻言点了点,便同意道。
第83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
当张顺率领义军占据通许以后,第一时间便派遣斥候打听附近官兵的动向。
仅半余,便有探子急忙汇报道:“舜王殿下,经我们探查,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朱大典携带万余
马于一
前走陈留、尉氏,直奔洧川去了!”
“这……这老贼真是疾行如风!”张顺闻言不由吐槽道。
官兵向来行动迟缓,张顺这一次虽然率众绕道,本以为能够后发先
至,赶在朱大典之前设下埋伏,结果反倒让朱大典抢先去了。
当然,其实官兵抢了先也不要紧。既然义军已经渗透到官兵防线后面了,有的是手段收拾官兵。
牛金星闻言便谏言道:“既然朱大典率众已走,开封府空虚,正合可以施展那围魏救赵之计!”
所谓“围魏救赵之计”,其实就是围点打援。这是义军出征前商讨出来的方案之一。
由于大明藩王在政治上的重要,每当义军遇到困难的时候,率先攻打藩王封地,乃是调动朝廷大军的不二选择。
张顺沉吟了片刻,摇了摇道:“按理来说,攻打周藩乃是最好的选择。”
“大明周藩隐然为天下诸藩之首,不但富甲天下,亲王之下更有七十二家郡王。”
“连声名颇著的福藩、唐藩,与之相比,亦是小巫见大巫。开封一下,定然天下震怖!”
“只是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一、能不能打的下来。既然周藩如此重要,我等有连藩王,河南巡抚傅宗龙岂能无备?”
“二、打下来能不能守得住?我军自占据洛阳以来,招兵买马,实力大增,粗略算来也有四五万马。若是处处布防,处处守城,岂可得也?”
“三、即便开封已下,又被我等坚守下来。嵩山以东皆为平原,无险可守,东可以威胁山东及南、北直隶,北可以觑视山西。如此数处皆幽燕之根基也,一旦有失,大明朝廷定然分崩离析。”
“到时候朝廷定然尽起锐,与我争锋。官兵胜,我等损兵折将,不得不退回河洛之地;我军胜,便席卷山东、直隶、山西等地。”
“到时候京师崩溃,后金关,我等可有兵马再度决战?”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二百余载之朝廷乎?”
“以我之见,不若暂且留着周藩,替崇祯小儿稳住架子,以备蒙古、后金。”
“及我军形势已定,再出兵北伐,一鼓作气连大明、后金方为妥当!”
“这……”牛金星一下子接受了太多的信息,猛的反应不过来。
沉吟了半晌,牛金星不由感慨道:“古云:心怀天下者乃为天下王,吾始不解其意,今乃知之矣!”
“吾千算万算,却是少算了辽东真,塞外鞑虏。若果如主公所言,彼辈亦有觑视天下之心,聚明几酿成大祸矣!”
呵呵,上一世李自成兵败一片石,就是你思虑不周的结果吧?
张顺乜斜了牛金星一眼,不由笑道:“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张顺这段话出自于《孙子兵法·九变篇》,那牛金星自诩熟读孙吴兵法,如今一听便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