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他一个
紧张。那张顺和白广恩亦死死盯着那片战场,静静地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如今他们三
刻的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作为一个指挥官虽然各自做出了自己最大极限的判断。
但是战场战况究竟如何,自己却也
不上手,只能看往
训练、奖罚、制度、编制等一系列积累优势的最终结果。
不多时,一阵风吹了过来,硝烟散去,只见战场之上,义军阵型依然完备、齐整,而官兵的骑兵却仓皇向左光先主阵方向逃去。
又失败了!左光先死死地攥着双手,指甲刺
了掌心,鲜血流了出来犹自不知。
原来义军的空心方阵中间有比较大的空间,后司支援上来以后,前司并没有借机后退,以至于造成自相踩踏这种不可收拾的局面。
那后司官兵便从士卒之间进
到空心方阵的内部,填实了前司的空心。
这空心方阵仅仅和实心方阵有这一点小小的差别,竟然在关键时刻立了奇功。
以至于官兵这一次虽然冲散了前司前面的长枪手,仍然无法击溃刚刚被生力军填充的该阵
马。然后双方经过一阵激烈的
搏以后,官兵又不得不再度退了出去。
然而,这一次的退场和其他几次又有所不同。
义军用自己严明的军纪,证明自己的无懈可击。
哪怕在
换阵型这种脆弱的时机,官兵都不能占的便宜,那么后面作战,官兵就只能继续拿
命来填。
而义军一方既然可以当着骑兵的面,完成第一次
换,那么就可以完成第二次
换,第三次
换,乃至只要全军生力军犹在,它这种新型的空心方阵就可以无限
换下去。
以命换命,而且还看不到胜机何在,这才是对官兵士气最致命的打击!
一时间,陕西总兵官左光先自己都开始动摇了!
官兵一败再败,哪怕左光先铁石心肠,犹不免产生一种“官兵大势去矣”的想法。
第178章 轻取华
话说左光先刚刚心神动摇,而那华
城上的游击将军赵光远更是肝胆俱裂。
赵光远虽然也算得上是合格之将,但是终究无逆天之能。
而那义军
多势众,更兼火炮犀利,炮石一发,石
天惊。他麾下仅有步卒两千,华
小城一座,如何抵挡得住?
而今陕西总兵左光先又无法击退来犯之贼,难道自己是要葬身此地不成?
将固然是军之魂,军亦是将之体。
三军用命,则将领底气十足;三军败退,则将领亦难免心生迟疑。
“将军,我等实在是顶不住了!”士卒见城下官兵骑兵被击退,不由哀嚎道,“舜王素来仁义,定然不会为难我等。”
“与其坐以待毙,将军何不投靠舜王,最次也不失富家翁之位!”
“诸位兄弟都怎么说?”游击将军赵光远,闻言迟疑了一下,不由反问道。
贺
龙降了,白广恩降了,曹文诏也降了,洪承畴也降了。
大明文武诸将,现在反倒成了“顺贼”的中流砥柱,说实话游击将军赵光远也有几分艳羡。
跟着谁混不是混呢?只要钱到位,权力到位,地位到位,把命卖给谁不是卖?
“弟兄们都听你的,你说咋办就咋办!”手下士卒倒
明的紧,顺手一个高帽子给他戴上了。
妮玛,刚刚说好的“何不投靠舜王”呢?
游击将军赵光远无力吐槽,好在他也知道这种事儿谁做主谁得利,风险和收益呈正比。
若真是自己手下自作主张,那恐怕他们第一个便要砍了自己的脑袋,向贼
请功!
想到这里,游击将军赵光远脖子不由凉飕飕的。
他连忙下令道:“我等为朝廷卖命十余载,尚且欠我等饷银五个月,
粮半年。”
“如今我等困华
小城数
,屡次击退舜王,也算对得起朝廷了!”
“有不愿背叛朝廷的我等也不为难,大家一拍两散,各自安好便是。”
“若是有愿意随我投靠舜王者,大家亦大
喝酒,大块吃
,不亦快哉!”
“好,说得好,我等愿降!”顿时有不少
纷纷响应了起来。
当然也有不和谐声音传来:“赵光远,你赵家世受国恩,如今偶有小挫,便要投贼,心里还有半分礼义廉耻、忠孝节义不成?”
游击将军赵光远皱了皱眉
,不由高声喊道:“不愿降者据左,愿降者据右。”
“从今以后,大家大道朝天,各走一边,各自安好便是!”
众
闻言迟疑了一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看看城下如狼似虎,准备再度扑上来的义军,不由纷纷坚定立场,愿去左的去左,愿去右的去右。
等到官兵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