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吃屎”,皆改不了其恶习。
不过张顺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身负一方势力安危,本来就要唯利是从实际上,岂能受仁义道德束缚?
他若是说出什么“华夷不两立”,“汉虏不相盟”之类的胡话来,洪承畴只会认为他不适合当一方之主。
“那洪先生以为如何能说动哪多尔衮、岳讬之辈?”张顺不由问道。
“彼辈蛮夷唯利是从,不过些许财货罢了。如果不行,不如仿照盛唐旧例,许其尽取西安
子财货可也!”洪承畴得意洋洋的应道。
他颇有几分张顺只肯点
,就要不顾艰辛的前往北方当一个三寸不烂之舌的说客。
“非也,非也!”张顺闻声摇了摇
,恨铁不成钢道,“洪先生却是小觑了后金!”
“彼辈自割据辽东一来,已经立文法,设官吏,历经两世而连
大明边军。”
“如今其之所以困顿者,不过是以小搏大,以弱胜强,蛇不足以吞象罢了!”
“其所困者,一曰粮
,二曰
,故而其虽强
关而不能立足,蓋以待时机也!”
“本王欲夺天下者,非大明之天下,亦非后金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岂可养虎为患,反受其咎?”
“这……不至于此吧?”洪承畴闻言不由一愣道,“彼辈不过塞外小族,比之当年俺答汗又能如何?”
“不过封其为顺义王,答应互市,可也!”
“老
无德嗜杀,不如俺答汗多矣,奈何其子洪太雄才大略,不可以胡虏视之!”张顺根据前世知识,不由慎重道。
“何以见得?”这一世洪承畴并未直接接触过后金兵锋,只是轻轻松松斩了皇太极手下败将林丹汗六千级,以为其亦不过尔尔罢了。
故而当张顺提出不可小视皇太极的时候,他还颇为不服。
“洪太登基之初,后金内外
困,民不聊生。唯其笼络诸伪王,拼死一搏,
关劫掠反而转危为安,此其一也!”
“辽东地处偏远,民困财乏,四面临敌,那洪太却趁大明围剿义军之时,东征朝鲜,西讨蒙古,北掳达斡尔诸部,足见其志不在小,此其二也!”
“虎墩兔既死,其余部本不足为虑,洪太复派遣伪亲王驻扎归化城,收拢其残部,意图从右翼包抄大明,此其三也。”
“若其果真一心做一处邦酋,心机岂能如此
沉?”
“如今其势已成,西至甘肃,东至朝鲜,两三千里边地皆受其威胁,一旦大明崩,吾何以处之也?”
“这……”洪承畴本非
得虚名之辈,闻言不由脸色大变。
“果如舜王所言,天下孰能制之?”
“此事且从长计议,但果如本王所言,我等若是召其
关,吾恐怕其鸩占鹊巢矣!”张顺一边低声细语道,一边暗暗指了指营外诸义军部。
幕僚长洪承畴闻言不由大惊失色,肝胆俱裂。
他当然明白张顺的意思,如今这些
是走投无路,不得不投靠舜王。
如果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那他们会怎么选,可想而知矣!
第222章 “吾皇万岁万万岁”
那洪承畴也是有野心之
,虽然他已经“从了贼”,可也不甘心一辈子做贼。
如今他听了张顺这一席话,不由又佩服又惊惧。
佩服的是张顺明察秋毫、见微知著,能够明见万里。
惊惧的是义军除了大明这个庞然大物以外,还有后金这样的虎狼,环伺在侧,实在是如芒在背,令
坐立难安。
“舜王所言甚是,如今虏酋已将要平定塞外诸部,为之奈何?”洪承畴不由忧心忡忡道。
如果洪太真如舜王所言胸怀大志,那么以后无论谁坐拥这万里江山,恐怕都睡不安稳!
张顺本来只是准备吓唬他一番,只是这般细细捋清了思路,心里也不由一寒。
甚至连洪承畴这样颇有见识之
听了这话都忐忑不安,若是这席话让别个听了过去,恐怕会引起悍然大波。
其实也难怪洪承畴吓了个够呛。若是随便一个
,他千辛万苦打完boss以后,还会有个更大的boss会在他状态不好,血量不健康的
况下出现,他也会
大骂坑爹。
当年李自成就被这个“设计”坑了一脸,如今又有
到张顺了。
不行,我得给他再打打气、鼓鼓劲才行!
想到此处,张顺不由面色沉重道:“为今之计,唯有以快打慢,以多欺少,方有一线生机。”
“何谓以快打慢,以多欺少?”洪承畴不意张顺心中早有成算,不由追问道。
“后金建制且割据一方早于义军,其文法制度完备,我不及也。故而若不能借助关内
众多,物产丰富之势,先据中原,则我等死无葬身之地矣!”
“自古以来,得关中者多成霸业,得中原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