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斩杀了三五十马氏、陈氏和冉氏亲信以后,很轻松的就把这万余兵马劝降了过来。
劝降的理由非常简单:“我马凤仪也吗,若想将功赎罪,不如招降;若想全家老小尽没,留下姓名,吾自送回原籍。”
别
不知道他们的家小在哪,可她马凤仪是知道的啊!
本来那马氏、陈氏、冉氏三家土司又连枝同气,顿时一
脑全都降了。
张顺白得一马零九千九百九十九兵,顿时心里那底气就十足了。
他不由在闲暇之时,拉着忙的脚不点地的吕维祺、洪承畴等
道:“自古以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欲称王关中,以正名号,不知可乎?”
“不可,不可!”吕维祺和洪承畴连忙摆了摆手道,“此事当水到渠成,岂可强求?”
结果回
吕维祺、洪承畴以及远在洛阳的宋献策、张慎言,甚至远在甘肃的张应辰等
纷纷上书劝进,言辞恳切。
好家伙,感
“不可”是这么个意思。
张顺推辞再三,才“不得已”应之。
至于王号,吕维祺以为“郁郁乎吾从周”,当以周王为佳。
而洪承畴则认为“舜王欲收秦
之心,何不以秦为号,复现始皇功业”。
张顺思量了半天,这才拍板道:“王号益秦,国都益洛,文武并重,共取天下!”
“好,好!”吕维祺和洪承畴顿时喜不自胜。
他们不但为张顺的高超的智慧所折服,更是对舜王的战略佩服的五体投地。
自古以来“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那秦地虽然苦寒,却是
兵之地;中原富庶,如今虽不及江南等地,其河洛才士亦皆为舜王效力。
如此以来,张顺若能够笼络两地文武
才之力,天下又何足道哉?
明崇祯八年六月二十五
,秦王府承运殿万分肃静,唯有一阵阵中气十足的声音响彻全府。
“吾闻天不可一
无
,国不可一
无君。”
“本王承天应命,驱逐虎狼,以居秦地。经群臣劝谏,百姓登闻,以免百姓为外为兵戈所扰,内为官吏所欺,故而自立为秦王,以统秦地。”
“兹有福王,神宗嫡子也,当即大位。”
“时有
臣当道,私心自用竟扶庶长光宗夺位,实乃败坏纲常,
神共愤!”
“故而天道惩之,其不及月余而薨,蓋德不配位也哉!”
“及光宗既薨,群臣犹不警之,反而复立光宗子熹宗即位。熹宗既夭,崇祯继之!”
“于是天降灾祸于世,内生祸
,外生强敌,天旱而久不雨,地裂而掘无水,皆此故也!”
“故而,本王欲辅福王为帝,定都洛阳,年号弘光,以祈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承运殿大小官员闻之,顿时目瞪
呆。
自古以来,只有以上封下的道理,哪有自己称王的时候捎带帮别
称帝的道理?
其实张顺这不是也没有办法,只得折中行事嘛。
原本张顺的核心乃是自己麾下的
马,其次便是主动投靠自己的河洛之士。
也正因为如此,这才有张应辰这样的封疆大吏,甚至能够主动请缨,试着为自己说降甘肃。
但是,如今张顺想夺取陕西作为基业,那么自然也得在各种政策上倾向与陕西。
为了避免河洛之
以为自己有异心,他便想出了这么个办法。
自己称秦王,暂以西安为治所,以笼络秦
之心。
而福王则称帝洛阳,并以此为都城,复命张慎言为丞相佐之,形成东帝、西王两套系统,以弥合两地的矛盾。
“贤良淑德李氏,本是秦王青梅竹马结发妻也,册封为王后。”
“马氏、邢氏及李氏三位夫
册为王妃。”
“张氏、曾氏、黄氏及大小朱氏五
为次妃。”
“啊?怎么还有个张氏?不是说同姓不婚吗?”众
听到这里,不由接
接耳,纷纷窃窃私语道。
“随夫姓,随夫姓,各地习俗不一样!”立即有
就解释了。
“哦?还有这般说辞?这是陋习啊!”
本来张顺觉得马凤仪除了和马英娘重姓以外,没有什么不好的。
结果她非要改回本姓,张顺拿她没办法,就光明正大的册封了一个次妃张氏出来。
其他高桂英、竹儿、箭儿、柳如是,还有那自己碰都没碰一下的抱琴、侍书两
,也被李三娘和马英娘两
软磨硬泡分别给了个侍姬的名分。
对了,那侍书本来叫朱什么来着,他也有点记不全了,
脆仿照“抱琴”给她取了个侍书的名字。
至于高桂英之前曾和他提过身份地位的问题。
念在她劳苦功高,又忠心耿耿,张顺本打算也给她一个次妃的名分。